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
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
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

淘出萍岸的新景色,看着湖中的碧霄。
中间隔着好远的距离,像是突然变得遥远。
只剩下孤零零的小岛,诗意美景继续存在。
没有了横槎的阻碍,柳条摇曳自由自在。

红旗在郊外的山间挂起,翠绿的湖水被风吹湿。
锦帆在风中升起,浪花飘洒在湖面。
我们都知道湖水的润泽,不会担心川流的水源会干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的情景。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氛围。诗中运用了大自然的景观,如湖水、小岛、柳条,以及红旗、锦帆等元素,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

诗人通过描述碧霄、孤屿、柳条等自然景观,以及红旆、锦帆等人文景观,将西湖的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清新、恬静的感觉,读者仿佛能够置身于西湖之中,感受到它的魅力。

诗人最后两句“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表达了对自然的信任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人认为湖水的润泽就像雷雨一样丰足,不用担心水源会干旱,农田会缺水。这种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是整首诗词的主旨之一。

这首诗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感觉,让人可以沉浸在美景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的轶闻故事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①亦即考生用自身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揄扬并提高其知名度的做法,就是一个并不怎么好的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虽然其中真正有水平的才子,却也不在少数。
  这里要讲述的主人公委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诗作还被收入著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然而,这作者的名字却是一个令人惶惑的谜。有说他名朱庆余,字可久的;②有说他名可久,字庆余,且以字行的;③当然,也有称“《唐书》作朱庆”的。④如今,我们就根据通行说法,称他“名朱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当为可靠些——本文就以此来行文吧。另外,他的籍贯也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福建人的;但我们从跟朱氏同时的诗人张籍、姚合等人的诗里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在厘清这些看似题外的话之后,我们现在便可以“直奔主题”了。正在京城赶考的考生朱庆余跟著名诗人张籍有幸邂逅,两人在交谈后,张对朱的才学很是欣赏,遂让朱把新近所写的作品加上旧作一起拿来给他。朱从书囊中搜索出26篇诗文呈给张,张把它们放在自己怀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紧接着,张就对同僚们极力赞扬朱。由于张当时在社会上已有着很高的声望,许多人急忙把朱的作品缮写过来以便让自己吟诵;这好似现在人们购买某些流行歌曲碟片的那份劲头儿。因此,朱的名声刹那间便大振起来。
  然而,此前尽管已交过了诗文稿,但心中仍觉得并没有多少把握的朱庆余,在试后那段等候揭晓的日子里,不觉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该次考试他究竟能否被录取。于是,朱便写了一首题为《闺意》的七言绝句,把它呈给张籍来试探试探考试结果;当然,张大人如有可能讲句好话以便让朱顺利通过,那就再好不过了。⑤他这首用新婚夫妇那种旖旎风光里才会写出来的好诗,亦即上文便已提到的,其全篇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诗里的舅姑是指公公和婆婆,也就是丈夫的父母了;为了讨取长辈的欢心,新媳妇可谓尽情打扮妥贴,以便在凌晨谒见时能取得“高分”。这无疑是朱庆余探问自己用心写就的诗文是否合式,以至于能否被主考官赏识而终被录取了。
  张籍看了朱庆余这首用婉转手法写就的诗作,不觉笑了一笑;有意思的是,轻捋着胡子沉吟着的张,随后也同样用美人来比拟考生这一委婉的手法来回答着考生朱君: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⑥
  该诗的意思是说,您就不必担心了,像您这样有水平的考生,试官一定会青睐有加的。
  果然不出所料,已经得到张籍宣传和引荐的朱庆余,就在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一举考取了进士。但张籍这深深赏识人才的佳话,也得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按:① 具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② 如《唐才子传》;但它说朱氏“以字行”,这分明跟事实不合。③如《新唐书·艺文志》等。④ 如《唐诗三百首》注;但这显然属于错误的引用。⑤ 诗题一作《近试上张水部》。水部指曾任水部员外郎一职的张籍,这是以官名借代人的修辞手法。⑥ 时人,一作“人间”。

朱庆馀的文体风格

  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朱庆余诗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

诗词推荐

西掖梧方茂,南濒藻巳芜。谢庭风絮远,潘室月窗孤。有训才吾子,无人乳何姑。吊宾成白鹤,卜地得青乌。

西湖

地僻人稀能几家,清泉漱玉石欹斜。客来访我惭无具,洗甑炊香更点茶。

西湖

白鹤千秋去不归,山川萧瑟閟光辉。孙郎祖墓今无主,不及先生一钓矶。

西湖

六阴升已极,坤下战乎乾。建亥阳生处,居然复卦前。

西湖

千钧巨石百十万,乱堆横峙塞山涧。故今流水作呜咽,行人厌闻犹喜阚。芙蓉非花镜非镜,无可充君耳目玩。第一岭望二三岭,蜿蜒似作长蛇缓。努力向前兮不须叹。君不见老夫足垠斗天下,临危岂是趦趄者。

西湖

西山一何高,有怀在泉石。荡舟渡西泠,秋水今几尺。渚花泊双桡,岸草纳双屐。凉风树上至,林影下衣碧。群动方自营,尘机念俱息。邂逅方外人,招邀坐深席。悠然外死生,矧复慨今昔。我客语正深,仆夫劝还役。川明月初至,树暗山已夕。归人樵唱来,落日堕西壁。

西湖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西湖

郡文学掾未宜卑,四七元勋所愿为。归兴忽如忆鲈脍,閒心肯复恋皋比。郑虔粱肉非无分,薛令桑榆竟自奇。想见田园有余乐,时能寄我和陶诗。

西湖

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朋游在否,落托更能无,朱弦悄。知音少。拨断相思调。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深院锁春风,悄无人、桃花自笑。金钗一股,拟欲问音尘,天杳杳。波渺渺。何处寻蓬岛。

西湖

教去当除,争办斋厨。弟兄懑、错用功夫。不如休歇,早认元初。便觅云根,寻云脚,履云衢。喘息如龟,似有如无。觉冲和、来往宽舒。斡旋山岳,呼吸江湖。得产仙胎,成仙质,赴仙都。

西湖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西湖

耿耿不可忍,相思在东北。花月以为姿,风露以为食。取我虞氏琴,一弹三叹息。冷然不可寻,变为湘江瑟。湘江深复深,哀哀泪千尺。

西湖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西湖

江头春日高,看尔乘流去。淑气澹宜人,淮山雨边曙。田鼠方化頠,岸柳未成絮。倾囊贮诗草,抚诵自厌饫。醵酒噭花神,江山发灵助。长安九天高,文章满朝著。男儿笔札间,往往收名誉。时复梦江南,羁魂向谁语。

西湖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西湖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西湖

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乳燕鸣鸠闲院落,垂杨芳草小池塘。墙梢冉冉又斜阳。

西湖

采蘩春日咏迟迟,何事于今咏黍离。夜到子中分旦气,岁从寅上授人时。野花啼鸟般般意,流水孤村岸岸移。且向醉中歌一贡,自怜吾及共吾儿。

西湖

好是春风湖上亭,轩空小憩俗尘清。湖山有意留侬款,杨柳飞花乱晚晴。

西湖

稚川曾此倒灵瓢,阑上银床压甃腰。丹气腾空知几转,神光射屋起中宵。有茶可品春煎细,何疾能治晓汲遥。万古仙踪应不泯,辘轳声落病僧寮。

西湖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