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华镇的《会稽览古诗(其三)樵风泾》
拼音和注音
bì shān chóng dié shuǐ róng róng , nán běi cháo lái dàn mù f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南北朝:时代名。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统一的一百七十年间,中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称为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灭亡,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不久,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北周为隋所代。589年,隋灭陈,南北朝时期结束。
南北:南北nán-běi∶北方和南方∶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旦暮:旦暮dànmù[morningandevening—inashorttime]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吾攻赵,旦暮且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重叠:(动)层层堆积:山峦~|机构~。
溶溶:(书)(形)形容水面宽广:江水~|月色~。
北朝:北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合称。
华镇
不详
原诗
碧山重叠水溶溶,南北朝来旦暮风。
岩壑会稽真胜绝,樵苏犹是汉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