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

春末冬暮,徂夏杪秋。
土王四月,时季一周。
黍稷已享,笾豆宜收。
送神有乐,神其赐休。

作品评述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是唐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词描绘了四季的交替和人们送神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宗教仪式的赞美。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末冬暮,向夏末尾秋初。土地之神四月已经享受了丰收,时节已经循环了一周。黍稷已经成熟,笾豆宜收。送神之时有欢乐之音,神明也应该休息了。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四季的变迁,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循环和土地生产的关注。春天即将结束,冬天即将来临,夏末秋初之际,土地之神已经享受了四月的丰收,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作物已经成熟,是时候收获了。人们在送神的仪式上表达了对神明的敬意和祈福,同时也为神明的辛劳劳作而欢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神明的崇拜。诗词的节奏流畅,用词朴实自然,表达了人们对四季循环和农耕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送神的场景,诗词传达了祈福和感恩的情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季节和农耕活动,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依赖和敬畏之情。它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与自然相融合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同时,诗词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土地的重视和对丰收的期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尊重自然、注重农耕的价值观。

总之,《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四季的循环和人们送神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土地的赞美、感恩以及对农耕生活的理解与思考。它通过自然景色和宗教仪式的描写,展示了古代人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并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周孔不足法,轲雄不足师。还同弃常膳,除是适蛮夷。

千岩万壑倚晴空,此洞真奇迥不同。未数洞天三十六,想移当日太清宫。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

蓬壶咫尺隔尘氛,流水桃源上下村。游遍东西南北洞,风光别是一乾坤。

已学渊明早赋归,东风吹醒梦中非。莺声睍睆来谈旧,牛背安闲胜策肥。时听樵歌时牧笛,间披道鼈间农衣。篇诗那可形容尽,何似忘言对夕晖。

我昔游蓬莱,道过昆仓山。青壁峭千仞,中分两径前。上迳险且难,行可求神仙。下迳极夷易,蛇{尴监换虫}交蜿蜒。毫釐一殊轨,安危异千年。弃之从上征,高步追飞鸾。勿谓下途易,下途前更艰。

点化八珍爽,须烦一品虀。付寒求瓮下,面法记山西。宫徵难忘味,膏梁勿遽迷。终然调鼎手,深旨出扶犁。

歌扇向陵开,齐行奠玉杯。舞时飞燕列,梦里片云来。月色空馀恨,松声莫更哀。谁怜未死妾,掩袂下铜台。

小树嫣然一两枝,晴醇雨醉忽相宜。绝怜欲白仍红处,政是微开半吐时。得幸东风无与对,主张春色郠还谁。海棠穠丽梅花淡,匹似渠侬别样奇。

世尊三昧,文殊三昧,总在拂子头上。卧龙才奋迅,丹凤便翱翔。

驾幸景灵宫,诸生尽鞠躬。头乌身上白,米虫。

白衣不至酒难赊,兀坐晴窗独饮茶。今日重阳对岩桂,昔年百本看黄花。

休说江南青未了,一庵一径可容身。宦程正迫西风急,未是卢山伫足人。

楚乡三载中秋,倚楼辄值萧萧雨。澄空向午,廉纤数点,又疑虚度。卷起云鬟,掣开妆鉴,喜瞻眉宇。问常娥丰貌,间何阔矣,元不老、只如故。见了悄然无语。但令人、不堪怀古。老蟾应记,旧时人物,孙刘陶庾。俯仰皆空,阴晴何恨,芳樽频举。问他年,忆取今宵,人如许、月如许。

渐无南渡旧衣冠,尚有西湖风雨寒。凤鸟不来山寂寂,鸱夷何在海漫漫。荒陵樵采官犹禁,故苑烟花客自看。惟恨余杭门外柳,长年不了送征鞍。

满襟斜日澹如秋,烟竹湘花结暮愁。几树蝉清新抱叶,一湾鱼乐旧忘钩。蔬盘饱去山家饭,楚调吹来水园讴。此事不教千载识,苦谐时辈祗贻羞。

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不辞今日醉,便有故人情。细雨孤鸿远,西风一棹轻。暂时分手去,应不负诗盟。

冕旒初负扆,卉服尽朝天。旸谷初移日,金炉渐起烟。芬馨流远近,散漫入貂蝉。霜仗凝逾白,朱栏映转鲜。始看浮阙在,稍见逐风迁。为沐皇家庆,来瞻羽卫前。

似海之深,如山之固。蚊虻弄空里猛风,蝼蚁撼于铁柱。揀兮择兮,当轩布鼓。

客如病鹤卧还起,灯似孤萤阖复开。苜蓿花催春事去,梧桐叶送雨声来。荣河温洛几时复?志士仁人空自哀。但使胡尘一朝静,此身不恨死蒿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