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淞江

洞庭一水七百里,震泽与之俱渺茫。
鸿雁一声天接水,蒹葭八月露为霜。
轻风谩引渔郎笛,落日偏惊估客航。
我亦年来倦游历,解缨随处濯沧浪。

作品评述

《过吴淞江》是明代顾观的一首诗,描述了作者经过吴淞江时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庭一水七百里,
震泽与之俱渺茫。
鸿雁一声天接水,
蒹葭八月露为霜。
轻风谩引渔郎笛,
落日偏惊估客航。
我亦年来倦游历,
解缨随处濯沧浪。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经过吴淞江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题。诗人首先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水面长达七百里,而吴淞江则与洞庭湖一样广阔无边。接着,诗人描述了一只鸿雁飞过天空,鸣叫声传到水面上,仿佛鸟和水融为一体。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八月的蒹葭草,因露水的凝结而变成霜。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微风轻拂,吹起了渔郎的笛声,同时夕阳的落下惊扰了一艘船上的旅客。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长时间旅行的疲倦,并表示自己随时准备解下头巾,沐浴在江水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洞庭湖和吴淞江的描绘,展现了江湖的辽阔和壮丽。鸿雁的飞过和鸣叫声的回荡,使得天地间产生了一种和谐的意象。蒹葭草在八月的露水中凝结成霜,表达了秋意渐浓的景象。轻风吹拂和夕阳的落下,给诗中增添了一丝动感和戏剧性。最后,诗人的疲倦和对解脱的渴望,以及对江水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线索,通过描绘细腻而富有生动感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江湖和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诗词推荐

山嵬嵬兮日西,望吾侣兮不归。惆怅兮阶前,物换兮人非。春去兮花残,春归兮芳菲。老不可以再壮,君胡为而先驰。

寒阵须凭酒解围,闲官幸可典朝衣。一杯冷落凭谁劝,却有飞花舞入帷。

调和谋断,论思机务。许大茫茫疆宇。当年姚宋救时才,听沙路、归来好语。阶翻红叶,省连温树。满贮春风瑞露。眼中庭桧*苍苍,道晚节

玉座吞声别,毡车触目悲。如何汉公主,去作虏阏氏。

纷纷眼底正争驰,我独冥心绝五綦。说与傍人俱不信,故山惟有白云知。

清省宜寒夜,仙才称独吟。钟来宫转漏,月过阁移阴。鹤避灯前尽,芸高幄外深。想知因此兴,暂动忆山心。

旭日千万峰,白云三四朵。一笑山容开,独自松下坐。暴流天上来,飞花面前堕。此时中观成,无物亦无我。

山禽嘲哳意都迷,滑滑仍愁叫竹鸡。侧帽历听如有感,数声何声啭黄鹂。

淡妆西子,怎比西湖好。南北两长堤,有庵画、楼台多少。翠光千顷,一片净琉璃,泛兰舟,摇画桨,尽日金尊倒。名园精舍,总被游人到。年少与佳人,供携手、嬉游歌笑。夕阳西下,沈醉尽归来,鞭宝马,闹午随,簇著花藤轿。

百物蕃阜,四方顺成。通其八蜡,合乃嘉平。旨酒斯醇,大庖也盈。万灵来格,威一以成。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去年堰决秋雨霪,南亩粒米如黄金。县只道岁中熟,轮租归家雷隐腹。老翁戒儿力锄耰,忍饥少待明年秋。那知六月又不雨,二江之流几龃龉。揵石震撼渠欲枯天远不闻人号呼。皇华使者民司命,肠日九回恐民病。斋居蔬食勤笺天,灌口牲幣加明蠲。燎烟升空忽黮{上雨下对},须臾六合泽滂

前岁理西斋,得与君子同。迨兹已一周,怅望临春风。始自疏林竹,还复长榛丛。端正良难久,芜秽易为功。援斧开众郁,如师启群蒙。庭宇还清旷,烦抱亦舒通。海隅雨雪霁,春序风景融。时物方如故,怀贤思无穷。

黄金时节别且兰,为感与情忍涕难。程缓不劳催马足,装轻未肯累猪肝。膏盲或起生犹幸,宠辱皆忘卧亦安。独有恫 仍在抱,忧时长结寸心丹。

直上倚天楼。怀哉古楚州。黄河水、依旧东流。千古兴亡多少事,分付与、白头鸥。祖逖与留侯。二公今在不。眉上、莫带星愁。笑拍危阑歌短阕,翁醉矣,且归休。

最爱松滋县,清妍似故乡。碧湖浮片月,红树着新霜。见客征鱼税,思兄感雁行。峡州知不远,云际叠青苍。

乍脱重裘试薄纨,绿阴多处小凭栏。李甘尚可分螬半,柿落何妨拾鸟残。贷粟监侯宁忍饿,借衣友婿不如寒。獠奴但怪沉吟久,肯信诗中字未安。

燕燕尾不齐,撇裂侵泥滓,翻飞烟雨里。转眼朱门委榛杞,权门如市止复止,天际翻飞鹰敛翅。

黄君求我古诚州,求之不得还西游。所求易予胡不予,渠家自弄庄生舟。庄生传之贾太傅,便将死生同浮休。我家舟子与渠别,中孚之象刚包柔。仰山俯泽乘巽木,藏离伏坎含坤牛。中间至虚若无物,实理备具非空浮。此在太玄首黄宫,其於参同居中洲。会通古今贯微显,上下天地同周流。

暮霭不知天远近,閒云休碍月升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