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再送周正孺

东川得望郎,坐与西争重。
高风倾石室,旧学鄙文冢。
蜀人安使君,所至野不耸。
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
遥知句溪路,老稚相扶拥。
看画古丛祠,百怪朝幽拱。
牛头与兜率,云木蔚堆垄。
醉乡追旧游,笔阵贾余勇。
聊将诗酒乐,一扫簿书冗。
西风吹好句,珠玉本无踵。
(刘蜕《文冢铭》,在梓州。

作品评述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川得望郎,坐与西争重。
高风倾石室,旧学鄙文冢。
蜀人安使君,所至野不耸。
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
遥知句溪路,老稚相扶拥。
看画古丛祠,百怪朝幽拱。
牛头与兜率,云木蔚堆垄。
醉乡追旧游,笔阵贾余勇。
聊将诗酒乐,一扫簿书冗。
西风吹好句,珠玉本无踵。(刘蜕《文冢铭》,在梓州。)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周正孺的作品。周正孺是苏轼的友人,他离开东川(今四川)前往西部地区。诗中表达了对周正孺的祝愿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对周正孺的前程和所见所闻进行了一些描写。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周正孺离开东川为线索,展示了苏轼对友谊和旅途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对各个句子的赏析:

1. "东川得望郎,坐与西争重。"
望郎指周正孺,东川是他的离别地。这句表达了苏轼对周正孺离去的感慨和对他前程的祝福。

2. "高风倾石室,旧学鄙文冢。"
石室和文冢都是指古代的学府,苏轼用来形容周正孺所在的学府受到重视。这句表达了对周正孺才华的赞赏和对他学术成就的期待。

3. "蜀人安使君,所至野不耸。"
使君指周正孺,他所到之处,野外的景物都不会因其出现而显得异常。这句表达了周正孺的谦逊和低调的品质。

4. "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
竹马指周正孺的朋友,细侯指苏轼自己。这句表达了苏轼和周正孺的友谊深厚,他们在相互送别时互相赠送了礼物。

5. "遥知句溪路,老稚相扶拥。"
句溪是指古代文人的聚居地,这句表达了苏轼和周正孺在文学上的交流和互相扶持。

6. "看画古丛祠,百怪朝幽拱。"
这句描述了他们一起欣赏古代画作和参观古迹的情景,展示了他们对艺术和历史的共同兴趣。

7. "牛头与兜率,云木蔚堆垄。"
牛头和兜率都是指古代的神兽,云木指云彩和树木。这句描述了风景的壮丽和神秘,展示了他们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的美景。

8. "醉乡追旧游,笔阵贾余勇。"
醉乡指他们曾一起畅饮欢乐的地方,这句表达了苏轼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希望能再次相聚的情愫。

9. "聊将诗酒乐,一扫簿书冗。"
这句表达了苏轼想要摒弃琐事和烦忧,与周正孺一同享受诗酒和快乐的愿望。

10. "西风吹好句,珠玉本无踵。(刘蜕《文冢铭》,在梓州。)"
这句引用了刘蜕的《文冢铭》,意味着苏轼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像珍贵的宝石一样,流传下去,永不磨灭。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苏轼对友人周正孺的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物、友谊和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珍视,同时也展示了苏轼的诗意和对艺术、历史的热爱。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才华和情感细腻。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门当车马道,帘隔利名尘。

五年城里一枰棋,当局安危总不知。吏部羡官胶柱瑟,右丞改调竖降旗。园林别有莺花主,江海都无蚌持。祇见越王台畔草,春来依旧草离离。

糁遍山巅与水涯,天公着意做年华。要令腊里呈三白,时向空中散六花。勒住玉梅还可恨,妆成琼树却堪夸。须知造物忧民切,预把丰穰报万家。

自叹旅人行意速,每嫌杯酒缓归期。今朝偏遇醒时别,泪落风前忆醉时。

夫亡子幼如月魄,摧尽蛾眉作诗客。二十余年刮地寒,见儿成人乃禅寂。万事新新不留故。瘦藤六尺持门户。烦恼林中即是禅,更向何门觅重悟。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湿遍栏干欲倚休,手中团扇渐知秋。细声合作檐间溜,大点漂成水面沤。小小竹窗醒倦鹤,疎疎荷屋冷栖鸥。渔翁蓑笠随身在,立到黄昏钓未收。

别后休论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蓬山路远人难到,霜柏威高道转孤。旧赏未应亡楚国,新诗闻已满皇都。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勿言未富贵,久忝居禄仕。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勿忧渐衰老,且喜加年纪。试数班行中,几人及暮齿。朝餐不过饱,五鼎徒为尔。夕寝止求安,一衾而已矣。此外皆长物,于我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百年琢就流杯石,来泛清波未半时。幸有九贤俱毕集,却嫌当坐欠羲之。

谁作此园为宴喜,而今乐事已难并。佳人去後门长锁,蔓草离离上古城。

轻红淡白。蓬阆神仙谪。魏紫姚黄夸异色。到得海边初识。玉阑不语如颦。虚教春尽三分。却问檀心谁向,多情更属东君。

海月庵前景自清,更看疏雨快吟情。红芳落尽还堪赏,绿树黄鹂三五声。

清夜不能寐。悲风入我轩。立影对孤躯。哀声应苦言。

临溪柳带正依依,落絮因风特地飞。岛上断云垂极浦,城头初角送残晖。闲过绮陌寻高寺,谩绕清流欲浣衣。重到张公泊船处,家家扶得醉人归。

闲读铭词扫绿苔,溪边永日自徘徊。白云遗迹今亲到,青史训名不可陪。千古烟霞为己有,一竿风月避谁来。松巅老鹤应相识,时唳和风下钓台。

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蠡盏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滟滟。泪消语尽还暂眠,唯梦千山万山险。水环环兮山簇簇,啼鸟声声妇人哭。离床别脸睡还开,灯灺暗飘珠蔌蔌。山深虎横馆无门,夜集巴儿扣空木。雨潇潇兮鹃咽咽,倾冠倒枕灯临灭。倦僮呼唤应复眠,啼鸡拍翅三声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