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待制牡丹咏

谁移洛川花,一日来汝海。
浓淡百般开,风露几番改。
傍栏人自醉,惜翦春有待。
使君方少年,共赏喜我在。

作品评述

《和王待制牡丹咏》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将洛川的花移植到你的海边,
一日之间就开放起来。
花朵的浓淡层层展开,
风和露水也多次改变着它的容貌。
站在花前的人们沉醉其中,
只可惜花开的时光短暂。
使君仍然年轻,
我们共同欣赏这美景,带来了欢乐。

诗意:
这首诗词以牡丹花为主题,表达了对美丽花朵的赞美和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诗人以洛川的花移植到海边开放为比喻,形容牡丹花的美丽和变化多样的特点。诗人感叹花朵的浓淡层层展开,受风露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他描述了站在花前的人们陶醉于花的美丽,但又感叹花开的时光短暂,希望能够珍惜这美好的时刻。诗末以使君年轻的身份,邀请他人共同欣赏花的美景,共享欢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时光的短暂。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洛川的花与汝海相连,突出了花的美丽在不同环境中的展现。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浓淡变化和风露的作用,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慨。诗词朴素而富有感情,使人对花朵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产生共鸣。最后,诗人以使君年轻的身份,邀请他人共同欣赏花的美景,表达了对美的分享和欢乐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以及对美丽和时光的感慨,传递了一种对短暂美好时刻的珍惜和对欢乐的追求的情感。同时,诗人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歌声扇后出,妆影镜中轻。未能令掩笑,何处欲障声。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莫见双嚬敛,疑人含笑情。佳人靓晚妆,清唱动兰房。影出含风扇,声飞照日梁。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自有横陈会,应怜秋夜长。

吉文江口到临川,半是康衢半是舡。泛绿依红春正好,鱼轩来往彩衣边。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江左重诗篇,陆生名久传。凤城来已熟,羊酪不嫌膻。归路芙蓉府,离堂玳瑁筵。泰山呈腊雪,隋柳布新年。曾忝扬州荐,因君达短笺。

上膏初动麦苗青,饱食城头信意行。便起高亭临北渚,欲乘长日勤春耕。

无禄奉晨昏,闲居几度春。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书剑同三友,蓬蒿外四邻。相知不相荐,何以自谋身。

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

碑上文难读,开山失所传。岩松秋落子,石井夜添泉。地旷常多月,厨寒不起烟。昔年曾有虎,来到寺门前。

黑翎红嘴花间鸟,映花一点珊瑚小。当时如意击东风,万语千言啼未了。雕玉笼开出绣楹,海棠庭院雨初晴。美人按拍教鹦鹉,学得《霓裳》四五声。

旧游多不见,师在翟公门。瘴海空山热,雷州白日昏。片心应为法,万里独无言。人尽酬恩去,平生未感恩。

栏槛对幽堂,翠叶枝头万朵霜。檀口乍开龙麝喷,非常。体胜佳人异骨香。花与月争光。偏引蜂儿戏绕墙。不与群英争艳丽,芬芳。溪落东君只淡妆。

夜阑笙鹤鸣,银汀斗欲泻。可怜舟中子,散发苍山下。

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酣酒狂歌思欲飘,久从江国驻兰桡。芙蓉隔浦听秋雨,杨柳长亭看晚潮。过客有时来问字,美人何处觅吹箫。题诗欲写殷勤意,搔首西风雁影遥。

我少虽嗜书,赋性实慵惰。初志略未酬,白发已无那。吾儿犹好勇,世事如弃唾。呻吟编简中,彻旦或未卧。尔来愈自励,日读易一过,勉终大学功,吾道要负荷。

朝坐前庑西,晚坐前庑东。日当正午时,置榻两楹中。予生本多羸,忧患百箭攻。三十已白发,岁常苦严冬。凝阴昼墐户,拥火裘蒙茸。寒气深刺骨,有如婴利锋。晨曦忽入牖,心喜旧疹空。荆门曝晴暖,暄酣春意融。温温百骸舒,渐发两颊红。乃知万物生,阳德有全功。天轮浩无际,冥冥

来访唐时事,荒洲暮霭青。遍生新草棘,难认旧池亭,毁记欺无主,存祠怕有灵。今人轻古迹,此地少曾经。裴柳英灵渺莽中,鹤归应不记辽东。

拽尽风流露布,筑成烦恼根基。早知恁地浅情时。枉了教人恁地。惜你十分撋就,把人一味禁持。这回断了更相思。比似人间没你。

中原千里志,西湖四尺坟。长城忍自坏,神器凭谁分。流血应为碧,涅背谩成文。覆巢无全卵,谗锋射元勋。英魄孰相友,涛江有伍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