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北游初归奉家慈还居沙亭作(其四)》
拼音和注音
cǎo cháng duō mí lù , jiāng qīng yǒu bái x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白鹇:是一种鸟类。雄鸟体长1.1—1.4米。头上的长冠及下体纯蓝黑色而有光泽,上体和两翼为白色。尾长。头的裸出部分和足为红色。常栖于高山竹林间。分布于中国南部。
麋鹿:1.麋与鹿。2.即麋。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五岳游难遍,归来复闭关。
祗因恋慈母,不忍住深山。
草长多麋鹿,江清有白鹇。
物情皆慕侣,吾亦倦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