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韵

云深行俗迷,但逐樵夫去。
遥闻难犬声,人家在何处。

作品评述

《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韵》

江沖遊立谷,竹響宿紅樓。
落日千家花,秋風一樹秋。
游子逢吏民,野雲添野愁。
歸家春已暮,金事日不休。

世俗迷云深,尋常安得守?
但願隨牽羊,却應隨馬首。
葉徑無燒痕,泉書有草路。
謙堂勸勿觸,翰林請忍手。

採薪樵去路,長行樹梢遙。
聞犬耳閒足,知人家於邀。
遠公留詔意,青嶂更陽曉。
一風何處連,蕭蕭煙水遙。

青是禪院遠,白是黍田小。
高處松圖幅,深霞月桂宵。
華年終謝客,返環悶無聊。
出終回似夜,關珗鳩不照。

中文译文:

江沖游立谷,竹響宿红楼。
落日千家花,秋风一树秋。
游子逢吏民,野云添野愁。
归家春已暮,金事日不休。

世俗迷云深,寻常安得守?
但愿随牵羊,却应随马首。
叶径无烧痕,泉书有草路。
谦堂劝勿触,翰林请忍手。

采薪樵去路,长行树梢遥。
闻犬耳间足,知人家于邀。
远公留诏意,青岭更阳晓。
一风何处连,萧萧烟水遥。

青是禅院远,白是黍田小。
高处松图幅,深霞月桂宵。
华年终谢客,返环闷无聊。
出终回似夜,关珗鸠不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汪炎昶的《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韵》。诗人表达了对现世名利的迷离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

诗中描绘了江沖的景色,有远山、竹林、红楼和花草等一系列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江沖的自然美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诗人通过这种描绘,反衬出了尘世喧嚣的繁琐与浮华。

诗人在诗中以游子逢人家和樵夫为比喻,抨击了现世世俗的虚浮和迷惑。诗中游子遇到吏民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在世俗中的困苦和痛楚,野云添野愁抒发了游子心头的忧愁。而归家春已暮、金事日不休,则是对现世名利的嘲讽和对追求真理的呼唤。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高远志向的追求。诗中提到著名古代思想家陶渊明,以及山林的幽清和湍急的溪流,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和美好人生的憧憬。

整首诗以清新、含蓄的描写为主,以逆世倒行的意象为辅,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山水和修身养性的追求。通过诗人对现实和理想的对比,呼唤人们远离世俗迷途,追寻真理和内心的自由。

诗词推荐

面山堂上迎秋色,使君举酒当月白。冰磁雪腕方取怜,看破妖娆念羁客。涨边从骑何奔忙,溪童叠厌争窥墙。为公一洗穷愁肠,与公草木同辉光。

吉文江口到临川,半是康衢半是舡。泛绿依红春正好,鱼轩来往彩衣边。

凤落松钗满磵桥,野蜂移蜜上枯条。道人参得山中语,不是涂黄一样娇。

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昨守当少郡,不识隐静山。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

煌煌天上星,堕地化为石。回思天宫胜,再上那可得。台郁将谁言,犹能事文墨。一落秦王手,已是不完璧。秋风吹我衣,倚树三叹息。

庖凤烹龙世浪传,猩唇熊掌我无缘。只逢笋蕨杯盘日,便是山林富贵天。稚子玉肤新脱锦,小儿紫臂未开拳。只嫌岭外无珍馔,一味春蔬不直钱。

出门烟水思微茫,客里行吟晚兴长。万里云霄自今古,百年毛发几暄凉。人间但有诗书乐,眠底何须印绶光。遥夜青灯耿霜月,非君谁共语琅琅。

解印桃源后,卜居梅溆幽。秉心难偶俗,乐道自忘忧。故国八千里,妖氛六十州。公魂如不泯,时作玉芝游。

四皓逃商山,下视衣褐娄。不知建成客,孰与封君酬。夷齐古逸民,食粟犹耻周。何曾堕人计,图安卒成忧。不然靖节翁,那与沮溺俦。顾于一日间,无羡斯无求。

扬州隋故都,竹使汉名儒。翊圣恩华异,持衡节制殊。朝廷连受脤,台座接訏谟。金玉裁王度,丹书奉帝俞。九重辞象魏,千里握兵符。铁马秋临塞,虹旌夜渡泸。江长梅笛怨,天远桂轮孤。浩叹烟霜晓,芳期兰蕙芜。雅言书一札,宾海雁东隅。岁月奔波尽,音徽雾雨濡。蜀江分井络,锦浪

渚莲香贮一房秋。秋叶上人头。年光鬓影偷换,堪叹不堪留。人渺渺,事休休。恨悠悠。莼鲈不梦,也□归舟。家住沧洲。

连城价重虽非玉,千古名存寿此山。野服闲居颇相称,无端因得玩如环。

高楼百尺久摧颓,轮奂重新亦壮哉。彻夜笙歌催腊尽,聒天箫鼓挽春回。都人杂沓挥千镒,我辈登临谩一杯。京国繁华欣再睹,老来醉眼更堪开。

水中走马,其可行?木末种莲,其可生?彭泽县中五斗米,何如高卧北窗无俗情。猛虎怒号山无色,百兽闻之俱辟易。一朝失所遭束缚,稚子芦矢来学射。

钦惟大帝,载仰皇穹。始命田烛,爰启郊宫。云门骇听,雷鼓鸣空。神其介祀,景祚斯融。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纹。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落花流水浅深红,尽日帆飞绣浪中。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牛羊路杳千山合,鸡犬村深一径通。五柳能消多许地,客程何苦镇匆匆!

雪到梅开恰欲漫,扶藜得得绕湖山。折将冷蕊疏枝去,浸在明窗净几间。一见已堪资琢句,细看还足助怡颜。只愁冰艳相侵逼,映得衰翁鬓愈斑。

善书善画古来希,前辈风流日渐微。开卷令人忆羲献,米元章更米元晖。

华行有后先,志节无今古。君看锦绷儿,楚楚已可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