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渺。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作品评述

《江上看山》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船上观赏江山的景色。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船上看山如走马,
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
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
上有行人高缥渺。
舟中举手欲与言,
孤帆南去如飞鸟。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在船上观赏江山的经历为主题,通过描绘江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感叹。诗中描述了船行快如马跑的速度,连绵的山峦在眼前迅速闪过,前面的山峰形状各异,犹如突出的牙齿一般,后面的山岭错杂而蜿蜒,犹如惊奔的奔跑者。仰望天空,能够看到一条弯曲而隐约的小径,上面有行人,但显得遥远而模糊。在船上,作者举起手欲与行人交谈,但孤独的帆船已向南方飞去,宛如一只飞鸟。

赏析:
苏轼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山美景,通过快速的船行和景物的闪过,展现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观的直观感受。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如将山峰形状比作突出的牙齿,山岭比作奔跑的人等,使诗歌形象生动,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诗人在仰望天空时,透过微弱的线索,描绘了远方行人的存在,将人与自然相结合,增添了一丝遥远和神秘的感觉。最后,孤独的帆船南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词以写景为主,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描绘山峦、山岭和天空中的行人,诗人在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读起来流畅自然,给人以直接而深刻的感受。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蒸溽殊未解,雨来那可涯。鹊惊无稳树,灯暗不成花。处处跃秧马,家家闲水车。儿童伴翁喜,聚首话桑麻。

相逢莫怪我皤然,出处参差四纪间。有道方令万物遂,无能拟乞一身闲。花前烛酌樽前月,淮上扁舟枕上山。此乐想公应未暇,且持金盏醉红颜。

身没碧峰里,门人改葬期。买山寻主远,垒塔化人迟。鬼火穿空院,秋萤入素帷。黄昏溪路上,闻哭竺乾师。

寒更玉漏催,晓色御前开。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回。山知银作瓮,宫见璧成台。欲验丰年象,飘摇仙藻来。

古今不殊途,掩卷独长想。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那知道旁殍,曾是厌杯盎。一金短贩儿,岂暇议得丧。但怜反复间,观者为惆怅。圣贤蹈大方,不苟目前妄。寄身爱憎间,得失真一饷。

出得山来未见村,已知村近稍多田。坐看云脚都垂地,回望峰头已入天。

我所思兮在潇湘,苍梧九疑渺无际,但见绿竹参天长。上有寒烟凝不飞,下有流水声琅琅。中有万古不尽离别泪,化作五色丹霞浆。穿崖贯石出厚地,风吹露涤宵有光。我欲因之邀凤凰,天路修阻川无梁。孰知画史解人意,能以造化归毫芒。虚堂无人白日静,使我顾盼增慨慷。玄霜惨烈岁将

高卧崖州二十年,黑头去国白头还。身居紫禁莺花里,心在青原水石间。

休说办不办,且看瓮里飞出雁。

夏琯倐已新,夕杓见南指。孤月雾中来,馀光淡前戺。赏襟初不浅,极睇天汉涘。浮云竟未还,多露已徐委。太虚本自寂,游氛强为滓。安得千里风,披霄玩澄晷。

雨余花色倍鲜明,最是春深多晚晴。美酒壮人如敌国,千金一笑买倾城。

逢逢社鼓佐丰年,酒熟那逢酿雪天。擘橘煮鸡偿一醉,布衾烘暖抱孙眠。

区区白屋一生酸,落落朱轓两鬓班,篆水秋成苍氏富,字江春暖玉人閒。二千石禄人常有,九秩年华天所悭。手种芝兰香满室,堂堂归去住青山。

石裂雯华渍月秋。

诏书催唤衮衣归,富贵谁知已息机。北阙恩荣宁久恋,东山雅志肯相违。伤心水月人安在,回首湖山事亦非。他日苏公堤畔路,只愁老泪不胜挥。

我爱仙居好,官卑分已盈。才非汉循吏,道似鲁狂生。击柝心虽乐,观民志未平。宁如孟夫子,不食去齐卿。

吾家水豢惯秋春,谷饲栏栖又一新。友义何须换鹅帖,邻墙防有嗾獒人。眠沙泛渚期它日,问俗充庖戒未仁。酬我质剂当倍称,学书还复慰清真。

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画堂帘箔碧笼葱,午梦模糊燕语中。微雨嫩晴天似醉,闹红吹上海棠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