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粮

旧索长安米,今无负郭田。
平生一饱计,岁晚百忧煎。
漂母今何有,王孙空自怜。
日高亭欲午,寒屋灶无烟。

作品评述

《绝粮》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绝粮

旧索长安米,今无负郭田。
平生一饱计,岁晚百忧煎。
漂母今何有,王孙空自怜。
日高亭欲午,寒屋灶无烟。

诗词通过描绘一个人陷入困境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顿和物质匮乏的感叹和苦闷。

诗词以旧索长安米、今无负郭田的对比,暗示了作者曾经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如今却面临没有谷物可索取的困境。这种物质缺乏引发了作者的百忧煎,他在岁末感到特别焦虑和苦恼。

接下来,诗词用漂母和王孙的形象来象征作者自己和他的家庭。漂母意指失去了依靠的母亲,而王孙则指代被称颂的君主或高贵的后裔。通过对比漂母今何有和王孙空自怜,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他感到自己被无情的命运遗弃,没有人可以依靠。

最后两句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日高亭欲午,但寒屋的灶火却无烟。这一景象反映了作者的贫困和冷落,他的家中没有温暖的炊烟,生活的困境使得家庭的生活陷入一片寒冷和无望之中。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作者的困境和苦恼,透过生活的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人们的生活艰辛。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对比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之情,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洛京韫椟起儒珍,地讲忠规德日新。禁苑金丝舞垂柳,万方已被发生仁。

江云傍檐山雨细,羁客空堂卧荒翳。心如秋燕不安巢,迹似春萍本无柢。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壮游不复记坠鞭,夜语谁能怀拥髻?诗情已减但微吟,酒戒渐坚才小哜。从今更拟著幽襌,半世伥伥真误计。

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开。鹊惊初泛滥,鸿思共裴回。远月清光遍,高空爽气来。此时陪永望,更得上燕台。

五原塞上款呼韩,春草新迷拜将坛。从此车书三万里,边臣日日奏平安。

西风脱叶静林柯,浅水扁舟阁半河。落日游鱼穿镜面,中秋明月涨金波。由来白发生无种,岂似青山保不磨。胜事只愁樽酒尽,莫言争奈醉人何。

墙外雨肥梅子,阶前水绕荷花。阴阴庭户熏风满,水纹簟、怯菱芽。春尽难凭燕语,日长惟有蜂衙。沈香火冷珠帘暮,个人在、碧窗纱。

不许屏间著妓围,却容半坐对斜晖。官馀战马浑无用,雨扼边云故一挥。诗入邛崃应更险,身如杜宇肯忘归。殷勤沥酒苍波外,罢点驼酥斫蟹肥。

万里西风雁影斜,平安书到鲁家沙。遣愁白堕须行瓮,报喜鸟邪又满车。老屋打头思钓隐,健舻衔尾认诗家。道旁啁哳儿童说,有脚阳春向浣花。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野性躯閒昼掩扉,坐看斜日上书帷。不妨挟册从吾好,亦学吹竽笑昨痴。鬓发星星行且老,胸襟碌碌苦亡奇。与君正欲论心事,又恐分携各一涯。

兄弟无聊各数年,东堂犹喜聚炊烟。悠然汝更寻灵照,别后吾知忆惠连。击汰便应从橹外,看书谁与共灯前。明朝不待冬冬鼓,只有关门及早眠。

云鹫峰头一万杉,覆盂山下木参天。当年曾识祖师面,溜雨鸣雨三百年。

公论无过月旦评,吾衰安敢主乡盟。触蛮力劝休争战,猿鹤相安不怨惊。髧彼两髦呼作友,长吾一日敬为兄。前身定是徐无辈,延寿溪头了一生。

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多情美少年,屈指芳菲近。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恩光渺渺似涪波,湿雪欺梅奈别可。敛尽寒威离两蜀,播将春色入三河。轻装旧橐黄金少,故国新丰美酒多。不负一生经济术,他年元鼎解调和。

我不如老农,占地亩一锺。东作虽有时,力耕在兹冬。张灯观夜织,高枕听晨舂。时时唤邻里,旨蓄亦可供。我不如老圃,父子日相从。一鉏万事足,不求定远封。春泥翦绿韭,秋雨畦青菘。放筋有余味,岂不烹噞喁?乃者半年病,清镜满衰容。尘生一緉屐,壁倚一枝筇。惟有呻吟声,和合

人生读书本余事,惟要闭门修孝悌。畜豚种菜养父兄,此风乃可传百世。我闻长安官道傍,至今人指魏公庄。北方俗厚终可喜,一字不识勤耕桑。

作宰古尚教,宓齐但横琴。唐吏犹易为,读书或松林。一从来海濒,琴书暗尘侵。俗有只今异,鞭扑违寸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