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羊裘为孙八赋

孙八壮年已白头,十年歌哭古扬州。
囊底黄金散已尽,笥中存一羔羊裘。
晨起雪渚渚,取裘覆儿女;
亭午号朔风,儿持衣而翁。
风声雪片夜满牖,殷勤自解护阿妇。
裘之温暖诚足珍,不得众身为一身。
吁嗟乎,长安天子非故人,羊裘冷落对邗水。
他年姓字齐严光,今日饥寒累妻子。

作品评述

《哀羊裘为孙八赋》是清代吴嘉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孙八壮年已白头,
十年歌哭古扬州。
囊底黄金散已尽,
笥中存一羔羊裘。

晨起雪渚渚,
取裘覆儿女;
亭午号朔风,
儿持衣而翁。

风声雪片夜满牖,
殷勤自解护阿妇。
裘之温暖诚足珍,
不得众身为一身。

吁嗟乎,长安天子非故人,
羊裘冷落对邗水。
他年姓字齐严光,
今日饥寒累妻子。

诗意:
《哀羊裘为孙八赋》通过描绘主人公孙八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动荡和社会不公的悲愤之情。孙八曾是一个壮年有为的人,但他在古老的扬州经历了十年的苦难,白发苍苍。他曾经富有,但现在黄金已经用尽,只剩下一件羔羊皮裘。清晨起来,外面下着雪,他取出羊裘给孩子们盖上,中午时分,寒风呼啸,孩子们披着他的衣服。夜晚里,风声和雪花充满了窗户,他亲自为妻子解开裘子保护她。羊裘的温暖实在珍贵,但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无法让众人共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潦倒的孙八和他对家庭的关怀之情。孙八曾经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但社会动荡和命运的转变使他沦为贫穷的困苦者。他用尽了所有的财富,只剩下一件羔羊皮裘,但他依然尽力保护着他的妻子和孩子们。这首诗通过描写孙八的境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时代的荒凉。作者以哀怨的口吻写下了对这种不公和苦难的呼喊。诗中的羊裘象征着温暖和幸福,但它的珍贵却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无法改变社会的不公。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主人公的遭遇,情感真挚而深刻。通过对孙八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性的思考。这首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抨击,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反思。它让人们思考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个人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关爱,对于理解清代社会和人性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介绍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吴嘉纪的生平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

  吴嘉纪,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祖父吴凤仪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心斋的学生。吴嘉纪少时受业于吴凤仪的弟子刘国柱,因天资聪明参加府试,名列前茅,中第一名秀才。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曾应府试,但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诗人虽不是灶户,但也穷得衣食不周,朝不谋夕。住所仅草屋一楹,名其为“陋轩”。由于住所四周杂草丛生,蓬蒿遍地,而他却终日把卷苦吟,不与外人往还,故人又称他为“野人”。他也乐以“野人”为号。扬州诗友汪楫(舟次)访问地方文人学士,得知吴野人安贫乐道,长于吟咏,又自立一家,遂将其诗送两淮盐运使周亮工阅览,周又转扬州推官王士祯,王十分推崇,说:“有才如嘉纪天下之人不知也,乡曲之人不知之也,独有一汪楫知之。”周、王二人都为诗卷作序,随后由泰州分司汪兆璋(芾斯)搜集吴诗400首刊刻问世,从此名闻四方。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对此,他终日把卷苦吟,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汪懋麟评“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自脱拘束。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吴周祚在诗序中称其“冰霜高洁、刻露清秀,不得指为何代何体,要自成其为野人之诗”。如他在描写盐民生活的《绝句》诗中写道: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的夫人王睿,字智长,是个甘守贫困、志趣高洁的女词人。她是明代著名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后裔。王睿自幼聪明好学,继承了王艮质朴的唯物论和平民思想,勤于作词。与吴嘉纪结为夫妇后,志趣相投,吴嘉纪将自己诗集题名为《陋轩诗》,王睿也将自己词集题名为《陋轩词》,一诗一词,珠联璧合,均为时人所推崇。1683年秋,王睿逝世,吴嘉纪写了《哭妻王氏》诗12首,悲恸欲绝。诗序云:“(王氏)归余四十五年,尝愿先余死。问之,曰:冀得君挽诗耳。今子死,余哭子有诗。涕泗之时,诗愧不工,然子愿酬矣!子愿获酬,余悲可胜言哉!”由于女词人生前太穷,《陋轩词》未能印行,连原稿也不知下落。翌年,67岁的吴嘉纪也在悲痛和穷愁潦倒中离开了人间,他身后萧条,由挚友汪舟次、程云家为其料理丧事,汪舟次题写墓碑:“东淘布衣吴野人先生之墓”。辛亥革命后,由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资助,树立了石牌坊,设了石桌、石凳等,张謇亲笔为牌坊撰写了对联:蒹葭秋水伊人思,禾黍西风故国愁。

诗词推荐

晓发龙江第一程,诸公同济似登瀛。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横锁已沈王濬筏,投鞭难阻谢玄兵。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

沙步行初改,津亭望且遥。青山出图画,白鹭立风标。境熟诗难就,愁深酒易消。云归还漠漠,雨静复萧萧。

久作他乡客,深惭薄宦非。不知云上雁,何得每年归。夜静声弥怨,天空影更微。往年离别泪,今夕重沾衣。

洗尽妖氛喜乍晴,风生万马四蹄轻。天时人事俱相契,敢有纖儿更弄兵。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

风窗雪屋坐昏晨,一老江湖寂寞滨。解战充虚惟有酒,绝甘分少不无人。交情好在篔簹谷,腊味持来曲米春。便觉寒家生暖热,故知客里未全贫。

扰扰浮生一梦间,几人回首锁三关。黄婆压定分全易,白虎飞来投下难。朱雀入炉三亩静,黑龟伏鼎一生闲。昭昭妙理余知得,只欲藏机隐旧山。

诗昔甫白在,造化困刀尺。我生几年后,浪自镌顽石。对花虽把笔,好句恨莫得。耒阳与采石,孤坟没荆棘。几欲肉白骨,再插风雅翼。海为一杯酒,地为一领席。醉坐吟万物,语出埋霹雳。乾坤髓可掬,鬼神泪可滴。人生贵适意,身是天地客。糟床不可乾,吟纸须强擘。花落若解医,有金

断肠人去春将半。半将春去人肠断。归客倦花飞。飞花倦客归。小窗寒梦晓。晓梦寒窗小。谁与画愁眉。眉愁画与谁。

十载荒村共乱离,云龙上下忆追随。生前已饱撞钟问,死后方传覆瓿诗。此夕巷歌谁忍发,他年邻笛自应悲。伤心岂为幽冥负,重为斯文一涕洟。

雪後闻君策马蹄,长缨自请系撑犁。光华剑佩伊吾北,弹压风涛瀚海西。汉苑秦关愁外眼,边花寒月醉中题。归来听履星辰上,谁道淮阴假镇齐。

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院深人复静,此景共谁言。

谪君尘世意徘徊,炼尽金丹待鹤来。归去神霄朝玉帝,依前命我掌风雷。

陆子壮已穷,百计不救口。蜀道如上天,十年厌奔走。还乡困犹昨,负郭无百亩,虽云饥欲死,亦未丧所守。虚名一画饼,陈迹几刍狗?但思从壮士,大猎云梦薮。长戈白如霜,烂漫载牛酒,箭穿乳虎立,车辚苍兕吼,归来数禽获,毛血洒户牖。人生贵适意,富贵安可苟。

白云深处有清音,上接祥光古木森。不但濯缨兼濯足,直须一洗利名心。

都城六月难为客,暑焮火山不馀息。从人辄博褦襶嗔,假馆翁家得休适。髯翁囷积胸中奇,对客清谈霰雪飞。扇材寄似亦安用,聊代玉麈谈间挥。须知寒夜冰花影,著子骈枝可调鼎。濠梁之乐物我融,翁自欣然渠不领。向来礴勃非画工,象外析理翁则同。少酬他日清凉惠,知我梦依君子风。

病枕经年卧沃洲,满庭枫叶又吟秋。书来如见旧人面,读了还添尘世愁。忧国至今遗白发,穷经空自愧前修。武夷休作相思梦,我已甘心老此丘。

砧杵寥寥秋色长,绕枝寒鹊客情伤。关山云尽九秋月,门柳叶凋三径霜。近日每思归少室,故人遥忆隔潇湘。如何节候变容发,明镜一看愁异常。

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兵书封锦字,手诏满香筒。今日身憔悴,犹夸定远功。

矫俗非崖异,诛奸似刻深。世无爱才意,天有不平心。陋巷贫犹乐,孤坟死尚吟。绝怜蔚宗史,未及共研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