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八翁十首》是宋代文学家张载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牛西去伯阳翁,
当年夫子叹犹龙。
立言为恐真风丧,
岂知言立丧真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伯阳翁(指老人)驾着青牛西去的场景,引发了作者对于伯阳翁的思考。伯阳翁被比作当年的孔子,他的离去让作者感叹,就像古代传说中的巨龙离去一样。伯阳翁的立言(言论)是为了防止真正的风气败坏,但作者认为伯阳翁立言的结果却导致了真正的风气败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伯阳翁的离去,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思考。伯阳翁被比作孔子,体现了他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的圣人和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诗中作者却提出了一个反思:伯阳翁的立言是否真的达到了他的目的?作者认为伯阳翁立言为了保护真正的风气,但结果却是导致了真正的风气的败坏。这种反思折射出作者对于社会变迁和人性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通过对伯阳翁和立言的探讨,揭示了人们行动和言论的复杂性。它提醒人们不要仅仅追求表面的好处和目标,而是要深入思考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作者介绍
张载的文学成就
张载今存诗10余首。较可取的有《七哀诗》2首。其一“北芒何垒垒”描写汉代帝王陵寝被毁后的景象,慨叹世道乱离和沧桑变化。其三“秋风吐商气”写秋风扫林,满目凄凉的景色:“阳乌收和响,寒蝉无余音”,“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通过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在黑暗现实中的孤独苦闷心情。
此外,张载还有几篇赋、颂和铭文。其中《蒙汜赋》当时曾受到傅玄的推崇,是张载的成名之作。明人张溥把张载和张协的作品辑为《张孟阳景阳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张载的生平
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华与张载、张协二人,张亢不在其内。
传说张载貌丑,外出时顽童常以石掷之,以致“投石满载”。在《幼学琼林》中亦有“投石满载,张孟阳丑态堪憎”之语。可见古人有时也会以貌取人。
太康初,张载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因著《剑阁铭》。铭文先写剑阁形势的险要,次引古史指出国之存亡,在德不在险的道理,被后人誉为“文章典则”(张溥《张孟阳景阳集题辞》),晋武帝曾派人镌之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