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舜臣知温州

闽岭淮堧忆细侯,更烦东作谢公州。
清规已出百城上,仁气便销千里愁。
好去彩衣娱寿斝,归来紫橐奉宕放旒。
马前雁荡风烟里,几许新诗答素秋。

作品评述

《送赵舜臣知温州》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对赵舜臣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他行走江南的美好祝愿。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闽岭淮堧忆细侯,
更烦东作谢公州。
清规已出百城上,
仁气便销千里愁。

好去彩衣娱寿斝,
归来紫橐奉宕放旒。
马前雁荡风烟里,
几许新诗答素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孙应时为了送别赵舜臣而写的。诗人怀念这位细侯(指赵舜臣)在闽岭和淮堧的往事,感到非常烦恼,因为赵舜臣即将东行,去任谢公州(即温州)。赵舜臣是一个有清规的人,他的仁气能够消除千里之间的忧愁。

诗人祝愿赵舜臣一路顺风,能够身着彩衣,享受寿斝(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皿)的欢乐。当他归来时,紫橐(古代官员的印信袋)中将奉上宕放旒(指升迁的官职),以示荣耀。马前的雁群在风烟中飞翔,诗人不禁产生了几许新诗来回答素秋(指某位女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赵舜臣的深情告别和美好祝愿。通过描写诗人的情感和赵舜臣的品德,展示了宋代士人的风度和友谊的珍贵。整首诗词充满了离别的忧伤和祝福的美好,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时代背景下人际关系的真挚和情感的深沉。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维师父鹰扬。熊罴百万堂堂。看取黄金假钺,归来异姓真王。

一去仙居似转蓬,再经花谢倚春丛。醉中篇什金声在,别后音书锦字空。长忆映碑逢若士,未曾携杖逐壶公。东风狼藉苔侵径,蕙草香销杏带红。

野岩非汝肖,山泽称吾臞。珍重梁高士,深知谢幼舆。

老稚悬知乐有馀,迎门先问小於菟。风烟满眼山环海,对酒还曾斲句无。

进步须於百尺竿。二边休立莫中安。要知玄露没多般。花影镜中拈不起,蟾光空里撮应难。道人无事更参看。

园门几日断行踪,新霁欣然路小通。晚萼有情开宿雨,长林尽日舞高风。后皇佳植宁无橘,鸾凤求栖亦有桐。不惜园林娱逐客,此情谁似主人翁。

可癯不可腴,可独不可俗。君看室中人,今已不趐足。

上国山河列,贤王邸第开。故人分职去,潘令宠行来。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豫愁轩骑动,宾客散池台。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况是香炉峰,百叠烟屏围五老。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芙蓉削山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李白雄豪绝妙诗,同与徐凝传不朽。明日移舟过洞庭,兰花斑竹远沙汀,摩挲老子双愁眼,细看君山一点青。

细雨霏霏下钓台,冲烟小艇截江来。不知取得鱼多少,鼓棹如飞唤不回。

悠悠昆阜云,离离鹿城树。牛耕春雨余,野绿照庭户。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众万欣有旗,我兴渺无依。轲雄去则久,道论何其衰。味薄成抱恶,时趋化心低。岂谓杳莽中,有子相嬉嬉。君乃柏下铃,我乃松间丝。河关两值遇,绸缪竟天姿。直我我即敬,晓我我自思。如何万里舟,忽去不可维。频变觉情易,人远中自移。持杯动孤影,秋风又凄其。去日悬几许,重来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但令入玉柈。金衣非所悋。

长空一夜飞瑞叶,正是人间苦寒月。静坐遥闻修竹折,天惨云愁风更冽。喜君试水烹春雪,却笑酒酣长耳热。

满径露漙黄般若,戛檐风袅翠真如。

太平翁翁十九年,父子气焰可熏天。不如茅舍醉村酒,日与邻翁相枕眠。

陈琳轻一别,马上意超然。来日行烦暑,归时听早蝉。阴云翳城郭,细雨紊山川。从事公刘地,元戎旧礼贤。

关雎后之淑,棫朴君之明。兔罝尚好德,况及公与卿。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谁能弦此歌,为我发古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