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生子安应试新亭二诗

前年谏猎出长杨,乞得新亭作醉乡。
好把青衫送酒媪,从教人识御眯香。

作品评述

《咏生子安应试新亭二诗》是宋代诗人郑猷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前年谏猎出长杨,
乞得新亭作醉乡。
好把青衫送酒媪,
从教人识御眯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情景,讲述了诗人郑猷前年在谏猎中意外发现了一片茂盛的长杨树,并为了能够在这里建造一座新的亭子,他请求得到了许可。诗人非常喜欢这个新亭子,认为它是一个让人陶醉的地方。他打算把自己的青衫送给这里的酒媪,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并希望他人也能够品尝到这里的美酒和芳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愉悦的场景。首先,诗人通过谏猎的经历引入了一个自然景观——长杨树。长杨树的茂盛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能够在这里建造一个新的亭子,将其作为一个可以陶冶情操的地方。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宁静、清幽之地的向往。

诗人将这座新亭子形容为一个"醉乡",这里的美景和氛围让人如痴如醉。这种陶醉并不仅仅是酒的陶醉,更是心灵的陶醉。诗人希望能够将他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他打算把自己的青衫送给这里的酒媪。这种举动展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分享精神。

最后两句"从教人识御眯香",表达了诗人希望他人也能够来到这里,品尝到这里的美酒和芳香。这里的"御眯香"指的是亭子中的香气,意味着这里的芬芳扑鼻,令人陶醉。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希望能够与他人分享他所发现的这个美好之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描绘了诗人发现和喜爱的一个美丽场景。通过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宁静、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与他人分享的渴望。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们追求内心宁静和情感交流的追求。

诗词推荐

执宪随征虏,逢秋出故关。雨多愁郢路,叶下识衡山。地远从军乐,兵强分野闲。皇家不易将,此去未应还。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青梅雨中熟,樯倚酒旗边。故国残春梦,孤舟一褐眠。摇摇远堤柳,暗暗十程烟。南奏钟陵道,无因似昔年。

三阳交泰,日新惟良。大建厥祀,兹报兴王。祀严陟降,德计声香。聿怀嘉庆,降福穰穰。

日坠虞渊烛影开,沈沈烟雾压浮埃。剡川雪满子猷去,汉殿月生王母来。檐挂蛛丝应渐织,风吹萤火不成灰。愁人莫道何时旦,自有钟鸣漏滴催。

与君同醉梓州春。不辞频。漏更银。尚记梅时,出郭喜相迎。又对西风斟别酒,云过眼,月分身。傥来官职不关人。等微尘。苦劳神。更向中间,谩说假和真。只有交朋关分义,无久近,与陈新。

不似当官只似闲,野情终日不离山。方知薄宦难拘束,多与高人作往还。牛笛漫吹烟雨里,稻苗平入水云间。羡君公退归欹枕,免向他门厚客颜。

自古言花须说莺,莺花本合一时行。因何花谢莺才至,浪得莺花相与名。辄欲问春春不应,私於蜂蝶有何情。流莺不伏春辜负,啼了千声又万声。

雁雁呼其群,饮宿不相放。春至且北归,秋来复南同。

我行江郊暮犹进,大雪塞空迷远近;壮哉组练从天来,人间有此堂堂阵!少年颇爱军中乐,跌宕不耐微官缚;凭鞍寓目一帐然,思为君王扫河洛。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卢橘花香拂钓矶,佳人犹舞越罗衣。三洲水浅鱼来少,五岭山高雁到稀。客路晚依红树宿,乡关朝望白云归。交亲不念征南吏,昨夜风帆去似飞。

为爱君山景最灵,角冠秋礼一坛星。药将鸡犬云间试,琴许鱼龙月下听。自要乘风随羽客,谁同种玉验仙经。烟霞淡泊无人到,唯有渔翁过洞庭。

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襜.江晚笙歌促,山晴鼓角严。羊公莫先醉,清晓月纤纤。

豪俊初未遇,其迹或脱略。代公尉通泉,放意何自若。及夫登衮冕,直气森喷薄。磊落见异人,岂伊常情度。定策神龙后,宫中翕清廓。俄顷辨尊亲,指挥存顾托。群公有惭色,王室无削弱。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我行得遗迹,池馆皆疏凿。壮公临事断,顾步涕横落。高咏宝剑篇,神交

涂客前春荷一猪,城门卖得两千余。明朝回到石斧岭,连吃数刀今在无。

百年节义仗英豪,一死翻怜女子高。不敢高歌题卷上,转喉恐触旧官曹。

重轩深似谷,列柏镇含烟。境绝苍蝇到,风生白雪前。弹冠惊迹近,专席感恩偏。霄汉朝来下,油幢路几千。

非关枕上爱哦诗,聊复销愁片子时。老眼强眠终不梦,空肠暗响诉长肌。翻来覆去体都痛,乍暗忽明灯为谁。只道昼长无那著,夜长难柰不曾知。

玉帐人间绮席开。便将红粉作金台。诗情先自无多子,更著繁弦急管催。香穗袅,烛花摧。老来辜负即时杯。白眉已任蛾眉笑,一夜惺惺骑马

开拓无多地,栽培只数竿。云分千亩润,风送一窗寒。坐上清阴罩,墙边野色团。课奴勤灌溉,日日报平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