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行二首

江东闻田歌,湖北听田鼓。
鼓声于以相疾徐,歌调因之慰劳苦。
东山丝竹仍携妓,风月鸣蛙胜鼓吹。
何如田鼓与田歌,乌乌坎坎安而和。

作品评述

《田家行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农田中的美好景象和田间劳作的辛勤,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东闻田歌,
湖北听田鼓。
鼓声于以相疾徐,
歌调因之慰劳苦。
东山丝竹仍携妓,
风月鸣蛙胜鼓吹。
何如田鼓与田歌,
乌乌坎坎安而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江东和湖北的农田为背景,通过描述田歌和田鼓的声音,表达了农村田园生活的欢乐和劳作的辛勤。

首先,诗人提到江东的田歌,湖北的田鼓。田歌和田鼓的声音交相呼应,相互疾徐,田歌的调子是为了慰劳辛苦的农民们。这里可以感受到农田中的欢乐和活力,田歌和田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

接着,诗人提到东山的丝竹乐声和随之而来的妓女的歌声。在东山,丝竹乐声和风月之间的和谐共鸣,胜过了田鼓的吹奏声。这里传达了农田和东山之间的对比,东山的音乐和美景更加优雅动人,但诗人仍然认为田鼓和田歌的安宁和谐更加可贵。

最后两句"何如田鼓与田歌,乌乌坎坎安而和",表达了诗人对田鼓和田歌的向往和称赞。乌乌坎坎是形容田歌和田鼓声的样子,安而和则是形容它们的氛围,表达了田园生活的安宁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描绘田歌和田鼓的声音,展现了农田中的欢乐和劳作的辛勤,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它向人们展示了在田园中的宁静与和谐,让人们感受到农田的美好和生机。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推荐

新传牌子赐昭容,第一仙班雨露浓。袋里相公书疏在,莫教香汗湿泥封。

暖风吹雪。洗尽碧阶今夜月。试觅云英。更就蓝桥借月明。从教不借。自有使君家不夜。谁道由天。光景随人特地妍。

浮生南北任流萍,漫刺江湖忆祢衡。雁去关河愁万里,潮来江海月三更。磷光夜伴蛩螀泣,妖气晴连螮蝀横。欲向灵氛问人事,中原何日可休兵?

昔有朱买臣,今有朱宣慰。两个担柴失,并皆金紫贵。

滁阳自昔称名垒,旧有东园枕滁水。

倦听当关报曙光,深藏象笏解荷囊。身闲不傍功名路,方外方知日月长。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容台讲礼,禖宫立祠。司分屈后,带刊陈闰。嘉祥萃止,灵驭来思。皇支蕃衍,永固邦基。

释之蒸之,为酒为本。推本所由,于焉洽礼。周邦开基,邰家是启。献兹嘉觞,拜下首稽。

双松偃亚老龙起,唤得清风到别楼。尚忆曩年诗酒伴,几回天际识归舟。台阁相连驾远空,乱山烟霭夕阳中。眼前风物初非旧,惟有清凉一寺同。

旋饰芳菲真草莱。强加湔祓敌尘埃。春将紫翠笼丹桂,晚觉花黄植绿槐。鼻观已通蜂蝶闹,酒杯频到燕莺猜。官居未胜闲居乐,乞得三年野兴来。

霜天柿叶须收拾,咫尺山园底去迟。不是功名覊绊得,病来筋力费扶持。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消息盈虚理甚明,积阴尽处一阳生。孤根莫厌风霜甚,昨夜春雷拆甲声。

雨过群峰翠谷飞,白云松径鸟声微。山僧间卧鸣钟起,共话无生醉月归。

古县居人少,归轩喜气多。连天皆秫黍,盖水有莲荷。宿雨云容薄,微风日气和。征行不辞远,所得是吟哦。

足所以司履,所履必正道。邪径谨勿由,由之为躃跛。

溪声答松风,巨石出老拳。古树不知名,岌岌蛟龙缠。夕阳互出没,秋华带芳鲜。葱葱帝王气,栋宇垂千年。虎贲秉霜戟,惨淡生云烟。宫人翠龙驾,手持玉连蜷。昌明坐恍惚,精神雷在天。大呼司雍间,旬月无秦燕。昔为万夫特,今受众目怜。石马亦埋没,岁时草芊芊。小臣异代士,见之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解愤非凡韵,由来气作忠。事应危暴虎,君自快当熊。一战中华体,千秋国士风。伤心传骂贼,才与古人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