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著作赴西京寿安

去作西畿令,当趋大尹庭。
闲寻前代迹,净扫古槐厅。
未惯餐周粟,还应忆楚萍。
但逢花木处,知我昔常经。

作品评述

《送王著作赴西京寿安》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王著作前往西京寿安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去作西畿令,当趋大尹庭。
离开此地担任西畿地区的官职,将要前往大尹庭(指西京寿安)。
闲寻前代迹,净扫古槐厅。
闲暇时寻找前代名人的足迹,清扫古老的槐树庭院。
未惯餐周粟,还应忆楚萍。
尚未习惯吃周朝的粮食,仍然怀念楚国的美食。
但逢花木处,知我昔常经。
只要遇到花木之地,就会知道我曾经常常经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展现了友情和思念之情。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诗中的闲暇寻找前代迹象和清扫古槐厅的行为,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诗人提到未习惯吃周朝的粮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最后,诗人提到只要遇到花木之地,就会想起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友情、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绮树满朝阳,融融有露光。雨多疑濯锦,风散似分妆。叶密烟蒙火,枝低绣拂墙。更怜当暑见,留咏日偏长。

不向花前醉,花应解笑人。只忧连夜雨,又过一年春。日日无穷事,区区有限身。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

火伞漾中漾,炎风撼叶舟。热几堪炙手,矮莫可抬头。昼困杯为却,宵蚊扇不休。清涼一榻地,得此足优游。

对言方有默,因默乃名庵。庵留默不遣,一物遂为三。龟扫泥中痕,正恐力弗堪。自问呵默者,了然成妄谈。

山无绿兮水无清,风既毒兮沙亦腥。胡儿走马疾飞鸟,联翩射落云中声。阵云忽向沙中起,探得胡兵过辽水。堪嗟护塞征戍儿,未战已疑身是鬼。见说青冢穴,中有白野狐。时时出沙碛,向东而号呼。号呼复号呼,画师图得无。

烟惨淡,石玲珑。面面厮觑,千峰万峰,一团和气在其中。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分明记得曾行处,只欠猿声与鸟啼。

千骑红旗不可攀,水头独立暮方还。家人怪我浑如病,尊酒休倾笔砚间。

橘井苏仙宅,茶经陆羽泉。万峰团雉堞,二水汇城輭。

浮沉宦海笑童颠,好上鸱夷老子船。今日君恩赐骸骨,半篙秋水送归田。

宵烛无余光,熠耀已在堂。萤光能几许,焉照妾中肠。

促叠蛮鼍引柘枝,卷帘虚帽带交垂。紫罗衫宛蹲身处,红锦靴柔踏节时。微动翠蛾抛旧态,缓遮檀口唱新词。看看舞罢轻云起,却赴襄王梦里期。

天上何年堕翠虯,屈蟠爪尾护吾州。重门雨细旌旗湿,危堞风高鼓角遒。漠漠川云昏佛塔,涓涓野水入农畴。旷怀不耐微官缚,拟脱朝衫换钓舟。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翦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喧天动地作惊霆,生定中扃转更宁。三叠飞泉凝似雾,却疑石转解过灵。

急雪穿帘绕蜡灯,梅花微笑古铜瓶。朔风恶剧惊人杀,吹倒琉璃六曲屏。

寒厅寂寞不知春,登眺招要藉所亲。始谓姑倾一杯酒,已焉颠倒白纶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