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答许右史(其一)》
拼音和注音
zhǎng jiá biàn biàn měi shào nián , xíng bù gù yǐng sī zì l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自怜:自己感觉自己可怜,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私自:1.自己;亲自。2.私下;暗自。3.擅自。背着别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
行步:行步xíngbù走动行步如常。——清·方苞《狱中杂记》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黄须芃芃田舍翁,倾身坐向钱孔中。
长颊便便美少年,行步顾影私自怜。
谁知腐鼠能为祟,纵是神仙有播迁。
使君似识浮云意,蹉跎实为功名利。
已拚酒隐富贵世,潦倒佯狂百无忌。
浊醪恰供十日饮,酣法须与当时异。
五斗乍可调燥吻,飞觞二子雄相视。
醉杀不作傲杯人,迩来那得独醒事。
魏文大白满如月,曾托属车称国器。
若言此物非其任,尔家破瓢亦应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