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阁诗

延和高阁上干云,小语犹疑太乙闻。
烧尽降真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

作品评述

《延和阁诗》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佚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延和高阁上干云,
小语犹疑太乙闻。
烧尽降真无一事,
开门迎得毕将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延和阁高耸云端,诗人站在阁楼上俯瞰着云雾缭绕的景象。他小声低语,仿佛怀疑仙界的太乙神是否能够听到。诗人感慨道,经历了种种尘世琐事,降真的修炼之道已经被烧尽,不再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心动。然而,当他打开门迎接毕将军时,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喜悦和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延和阁,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站在阁楼上,凝视着远方的云雾,表达了他追求高远境界的心境。他低声细语,用小语轻轻地述说,似乎怀疑自己的声音是否能够传达到太乙神的耳中,暗示了他对神仙世界的渴望和虔诚之情。

接着,诗人抒发了对尘世琐事的厌倦之情。他说自己的修炼之道已经烧尽,不再受任何事情所动摇。这里的“降真”指的是修炼成仙的过程,而“烧尽降真”则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这种表达,表明他对于修炼成仙的追求已经超越了一切尘世的烦恼。

然而,最后两句诗意呼应了开头的景象,诗人打开门迎接毕将军,仿佛又回到了尘世的喧嚣中。这里的“毕将军”可能指的是具体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尘世的事物和人情世故。诗人在迎接毕将军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喜悦和活力,进一步展示了他对于尘世的矛盾心理和对于人世间的情感回归。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于超然境界和尘世纷扰的矛盾感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使得诗词意境更加深远。它展示了唐代文人士人追求超脱尘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乘渚望长洲。羣鸟讙哗鸣。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山春烟树众,江远晚帆疏。吾亦家吴者,无因到弊庐。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心月孤圆自不知,不涉圆亏光影灭。马师父子错商量,拂袖便行犹未彻。诸人还见心月麽,急著眼看,重重金屑。

艮斋印袖出名光,归卧西江一草堂。种满山中浑是桂,怪来月窟更无香。九秋金粟供朝饭,三径黄花并夕粮。履上星辰冠上豸,一时脱却濯沧浪。

由来地气本无天,致感中和报有年。拂槛穿帘初学舞,萦风带雨不成团。清光并入书仙府,寒色偏留逐客船。老杜题诗曾有乞,漂零今昔路人怜。

句溪虽可鉴,未若宛溪清。

古寺青枫外,平湖暮霭西。乱花经雨薄,冷蝶趁人低。俯槛留连语,听禽自在啼。风光兼客恨,樽榼故须携。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病枕不成眠,百计湛冥梦小安。际晓东窗鹈鴂唤,无端,一度残春一惘然。歌底与尊前,岁岁花枝解放颠。一去不回成永忆,看看,唯有承平与少年。

飞露初霜。冷侵金井,响到银床。懊恨碧梧,不留一叶,月占纱窗。雁声做尽凄凉。又陡顿、衾寒夜长。曲曲屏山,重重客梦,无限思量。

古县横江北,弦歌似武城。善辞金马召,欣着彩衣行。旧感河山色,离愁浚水声。外门庐井在,相送几重情。

勉强驱驰力不堪,笋车肱曲睡方酣。思归梦逐来时路,无奈杜鹃声两三。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鹅儿泾口晓山横,蜻蜓港头春水生。兰亭之北是茶市,柯桥以西多橹声。

长林翳空谷,兹惟群材府。石路险且跻,不为斧斤取。火云无时蒸,众叶朝自雨。仰视不见末,飞鸟安得度。下有灵药草,其品难记数。骈然花实繁,红紫贯四序。霜风落橡栗,投掷地{尴监换虫}怒。过岭林更深,欲前防猛虎。

淮水去不极,淮山与偕驰。钟离两迁客,路远归何期。孰云归无期,此夕乃见之。握手说辛苦,杯觞复同持。须臾忽惊别,我梦方自知。虽梦亦足喜,况乃归来时。

乌寺迎岩主,螭坳起涧翁。也须留几个,相伴听松风。

忘家未足更忘形,散客孤云迹不停。三楚江山心未饱,七闽泉石眼初醒。

莫道梅花取次开,馨香须侍百层台。不同碧玉小家女,宝策皇妃元姓梅。

楼上看红叶,都城值晚春。风葩低永书,露脸泣芳晨。忆昨淮南客,曾为诗社人。轻明是楼子,闲澹有天真。此地虽都会,兹花莫等伦。维扬不复梦,羸马禁城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