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七表弟知泗州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涛湾。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但使此可人,余事真茅菅。

作品评述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看似平凡的江湖世界不局限于眼前的景色,而是融入到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作者忧郁沉思,颜面上沾染了尘土,可能指代他在世事纷扰中的际遇。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系上小船,靠近清澈的洛水尾流,初次看到了淮南山的美景。洛水和淮南山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景点,这里可能是作者游历途中的一个场景。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淮南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清晨的阳光照在山脉上,如同打开了一面镜子,山顶的云雾像是美丽的发髻。这里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拿着这首诗词来取悦使君,使君一笑之间,将这首诗词登记在册。这里的使君可能指代诗人的朋友或官员身份的人物,作者将自己的心思表达给他,希望能够得到一份认可和欣赏。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使君像天马一样高洁自由,白天在朝廷任职,晚上则在荆蛮之地。这里可能指代使君的职位地位较高,同时也展示了使君行走于朝野之间的辛劳和忙碌。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如今没有人能像王良那样高明的技艺,只能空等度过十二个无所事事的闲散时光。这里提到了王良,是指古代传说中的王良和诸葛亮,他们都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作者希望自己能有一位能够倚重的贤才。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只好将自己微不足道的才华发挥出来,化解了狡猾和顽固之人的疑虑和误解。这里表达了作者在社会中的无奈和自愧不如,只能以自己微薄的才华来应对周围的狡诈和固执。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涛湾。
不要说没有人了解,就像古代的佛陀临临海而住,他并不被世人所知。这里可能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即使没有被人理解和赏识,也不妨碍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坚守。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像赤子一样纯真地看待万物,像漂浮的萍水一样游历人世间。这里表达了作者秉持着纯真和包容的心态,用一种超然的姿态去观赏世间的万象和人情。

但使此可人,余事真茅菅。
只要这首诗词能够让人满意,那么其他琐事就像茅草和菅席般微不足道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作品的谦逊态度,将一切琐碎的事情放在一边,将精力专注于创作和表达。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意境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思绪和对世事的思考。通过对江湖、山水、使君等元素的描绘,抒发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诗中展现了作者对于纯真和包容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我怀疑和谦逊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苏轼的独特才华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学兼文武在吾曹,别後应看虎豹韬。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旌旗急引飞黄下,烽火遥连太白高。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

衡岳啼猿里,巴州鸟道边。故人俱不利,谪宦两悠然。开辟乾坤正,荣枯雨露偏。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忆昨趋行殿,殷忧捧御筵。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骞。无复云台仗,虚修水战船。苍茫城七十,流落剑三千。画角吹秦晋,旄头俯涧瀍.小儒轻董卓,有识笑苻坚。浪作禽填海,那将

首戴圆荷发不梳,叶舟为宅水为居。沙头聚看人如市,钓得澄江一丈鱼。

春风零落后,秋圃恨开迟。总是宜男草,傍人也未知。

策蹇仆仆忘寒温,劳心恻恻桑枣村。长虹卧称烟雨面,千金雨面子,千金屹障波涛痕。涉川利作初九益,括囊肯为六四坤。道旁筑室勿与议,可使正论成排根。

孝星当宁髦英,志士担簦入凤城。直犯睟颜知主圣,敢讥当路见时清。文章不用施花草,情实都如告父兄。老向穷檐知不恨,曾披阊阖吐峥嵘。

传杯谁与豁幽悰?霜晚黄花未满丛。过雁一声寒霭外,短篱数掩夕阳中。易虽病里犹能读,诗到愁边始欲工。惟有功名真已矣,嬾将华发对青铜。

接物襟怀旷,推贤品藻精。谋猷存二府,台阁遍诸生。帝念宫臣旧,恩隆衮服荣。春风绿野迥,千两送铭旌。

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巢父志何远,潜精人莫知。耻闻让王事,饮犊方见移。不欲散大朴,焉能为尧师。炼真自轻举,浮世何足遗。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场。

玉漏声沉晓色回,五云绚彩映庭槐。持巾珠履搀称贺,飞鞚貂璫押赐来。黄菊尚迟三日约,碧桃已作十分开。洞天春色非人世,不记河第几回。

雪云浓。送愁思,衾寒更怯霜风。惹起离恨,为光阴恼,人意无穷。谁省年华屡换,渐作个、浮生玉髯翁。休易感,新醅泛蚁,且共时同。相逢。笑语相契,况驾言游处,山里齐宫。寂寞时候,自有皓景,粉泽冬容。先顾丽人期约,痛赏倏、花开洛城红。三十日,回头过尽,喜对春工。

蜀郡路漫漫,梁州过七盘。二人来信宿,一县醉衣冠。谿逼春衫冷,林交宴席寒。西南如喷酒,遥向雨中看。

学人言语凭床行,嫩似花房脆似琼。才知恩爱迎三岁,未辨东西过一生。汝异下殇应杀礼,吾非上圣讵忘情。伤心自叹鸠巢拙,长堕春雏养不成。

朱火照玄夜,耿耿怀平生。云汉经中天,为章竟何成。潇潇风雨歇,引领晨鸡鸣。褰帷纳素月,悠然钟我情。

紫潭出玄云,翳我潭中星。独有潭上月,倒挂紫翠屏。我老不看书,默坐养此昏花睛。时时一开眼,见此云月眼自明。久知世界如泡影,大小真伪何足评。笑彼三子欧苏梅,无事自作雪羽争。(事见三人诗集。)故将屏砚送两范,要使珠璧栖窗棂。大范忽长谣,语出月胁令人惊。(皇甫湜曰

浮木随流谁见招,春江无尽水云遥。只今瘴海投闲地,魑魅为邻资正骄。

残雪西郊路,依稀已似春。初程何必远,相识况如亲。久远交宜淡,沉绵饮戒醇。故辞情话龙,拟便稳眠身。贩旅骈荒店,蛮音酗近邻。霰穿疏瓦乱,风掠破巾频。倦马喷醒嚏。顽鸡绝冻呻。谩夸为客惯,却忆在家贫。老妪言堪取,诸即意勿嗔。近来军过后,少有早行人。

品彙不自适,善政还可寻。县楼清夜上,岛月思云侵。谁有古菱花,照此真宰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