浰阳早发

富贵本先定,世人自荣枯。
嚣嚣好名心,嗟我岂独无。
不能便退缩,但使进少徐。
我行念西国,已分田园芜。
南来竟何事,碌碌随商车。
自进苟无补,乃是懒且愚。
人生重意气,出处夫岂徒。
永怀江阳叟,种藕春满湖。

作品评述

《浰阳早发》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借景抒发了作者对富贵名利的淡漠态度,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浰阳早发,
早晨阳光照耀着大地,
富贵本先定,
财富与荣誉的命运早已注定,
世人自荣枯。
人们自以为是,自我陶醉于荣辱之中。
嚣嚣好名心,
热衷于追求声名的心态,
嗟我岂独无。
唉,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这种心思吗?
不能便退缩,
不应该因此而退缩,
但使进少徐。
但是进取的步伐却缓慢而渐进。
我行念西国,
我在旅途中思念着西方的国度,
已分田园芜。
已经将家园和农田抛在了身后。
南来竟何事,
我南来有何目的和事务呢?
碌碌随商车。
只是像商旅一样匆匆而过。
自进苟无补,
如果只是进取而没有实际收获,
乃是懒且愚。
那就是懒惰和愚蠢了。
人生重意气,
人生的意义在于品格和气节,
出处夫岂徒。
一个人的出身并不决定一切。

永怀江阳叟,
我永远怀念江阳老人,
种藕春满湖。
他在湖上种植藕花,迎接春天的到来。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富贵名利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富贵命运早已注定,人们追求荣誉和名利只是自欺欺人。诗中的作者自比为异类,他不追逐虚荣,不退缩,但进取的步伐却渐渐放慢。他思念着远方的国度,舍弃了家园和农田,但在南方他只是匆匆过客,没有真正的收获。作者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品格和气节,而不是出身的高低。最后,他怀念种植藕花的江阳老人,这是对纯朴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洞察。他以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真实与追求物质财富的对立为主题,反映了他对人生追求的深思熟虑。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江阳老人的怀念,诗词中融入了对自然美和纯朴生活的赞美,体现出苏轼对传统文化和人情之美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坤兴厚载,黄裳元吉。宅中居正,含章抱质。分王四季,其功靡秩。育此群生,首兹六律。

燕外将心远,莺边与耳谋。如何再卧病,对此两添愁。赤壁还坡老,黄楼只子由。二苏三赋在,一览病应休。

金阙寥阳护九重,洞云呼吸九霄通。小臣近有祠官诏,欲问君王乞此宫。

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

乳崖霜雪根,金地白莲蕊。泉上碧眼师,秋月照清泚。玉籢开明镜,肝胆两冤鬼。若为人面创,如以佛手洗。遂解七国仇,化为三昧水。我来愧尘缨,与世无愧喜。平生一瓢心,属餍岂为己。定知蜀山龙,云雨高卧里。微丝出游戏,僧饭冰入齿。灌溉丹穴深,窈窕沧海底。人怨旱火焦,雷公

闻说江陵府,今又降元戎。甲外控鸣镝,肩舆强老翁。

懒翁疏散无与俦,结庵名懒山之幽。萧然杖履岩壑裹,似是当年嵇阮流。云何出处戾初志,束书负剑俄西游。悲猿攀车鹤卧辙,去意勇决谁能留。庵垂铁锁人迹断,破窗鸣纸风飕飕。曳裾我昔翁六客,岂知继踵居翁室。里闾应记往还频,猿鹤乍惊宾主易。尔来庭户已更创,尚榜翁名志陈迹。

一段清香云锦秋。双花开处尽风流。只应无语常相并,却是多情不自由。湘水怨,汉滨愁。淡烟斜日两悠悠。凌波不下横塘路,对立西风共倚

舞衣歌扇久寂寞,白雪时时梦里听。可怜春色别人去,能得花前几醉醒。

山水可吾情,对酒不必醉。及其不以酒,何由得翁意。

一声何处叫提壶,杨柳阴中驻犊车。笑语谁家騃儿女,浣纱溪上数游鱼。

昭陵持橐从游人,更见熙宁第四春。宝称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朱尘。辇前时看新歌舞,仗外还如旧徼巡。投老逢时追往事,却含愁思度天津。

鹿门山上寺,突兀尽无尘。到此修行者,应非取次人。鸟过惊石磬,日出碍金身。何计生烦恼,虚空是四邻。

秋气飒然爽,宴居差有情。蝇休几案洁,蝉罢亭皋清。溪水照心碧,云山刮眼明。其如岁云晏,天地莽峥嵘。

东风掠野暂轻埃,洒洒残寒伴落梅。晓报谷莺朋友动,暖将塞雁弟兄回。骤生溪水迎人远,自喜林花索露开。老罢何颜玩芳物,试凭狂醉上春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剑去池空一水寒,游人到此凭兰干。年来是事消磨尽,只有青山好静看。

东西南北阅光阴,边意萧条老境侵。四府飞书惭过誉,数畴废壤愧初心。倾怀敢望时情合,论事须思后计深。髀肉久消筋力倦,但能操笔谢知音。

人心如惊飚,飘忽无定时。默与身为雠,昼夜万里驰。兀兀形未凋,茫茫神先疲。所丧甚丘山,所得微稗稊。日月不相饶,矧可自伤夷。志憯剧镘锄,欲问孰能知。种苗须善本,本善苗必滋。养生须养心,心怡气不衰。学问自可求,予言岂汝欺。

偃树春不起,繁条秋弥丛。长镵入空谷,历历摧枯蓬。形骸肖山鬼,趫捷轻狙公。玄熊夕相避,猛虎昼不逢。素履往无咎,险阻穷能通。有时不归来,高卧山之东。积薪拟待价,沽酒明月中。桎梏轩冕者,终焉愧此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