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石头和尚草庵歌

住此庵,不曾焚爇有为香。
终日示君君不见,更无余事可思量。

作品评述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住在这庵里,从未焚烧过熊熊的香火。
整日里我示现给你,你却无法看见,再也没有其他事情可思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安静而虔诚的画面,通过描写石头和尚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表达了对修行和超脱尘世的向往。石头和尚住在一座草庵里,虽然他没有焚烧香火,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在示现、修行。然而,他的修行境界却超越了人们的感知和理解,没有人能真正看见他的内心世界和所思所想。在这种虚空的状态中,他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思考,只是静静地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石头和尚超脱尘世、专注修行的状态。诗中的庵是他的修行场所,他不焚烧香火,显示出他不依附于外在的繁华和物质。他整日示现给别人,但却无法被看见,暗示他的修行境界已经超越了凡人的感知和理解。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在虚空中的境界,没有其他事情可思考,只是静静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中。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境的构建,抒发了石头和尚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超然。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庵和一个修行者的形象,更是表达了对修行境界和超脱尘世的追求。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内心的宁静。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描写,引起读者对人生、修行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春色来时物喜初,春光归日兴阑余。更无人饯春行色,犹有桐花管领渠。

秋雨不可雷,雷即雨无节。况当收刈时,只欲天明洁。夫何连日雨,卧穗恐芽蘖。已失早禾望,晚田幸天辍。

冰檗未肯执名卿,搔头自剔书窗灯。君家老人如椽笔,淛江鄞水倒泓澄。

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与其纷纷评月旦,孰知黄妳寄疲倦。夫君忽来语不休,政使风吹吹不断。我归政泊水之南,君往适当溪北岸。有时浩歌送激烈,却恨中流鹅鸭乱。看君鹄举且鸿飞,而我孤奔仍鼠窜。终焉岂有尺布缝,其价可值锦绣段。

一经教子已青裾,况又行年七十余。恰好遭逢身却死,北风门外只长嘘。

水满横塘占晓凉,莲腮霞举叶云生。鱼儿富贵真难比,翠盖红妆拥队行。

家传张长公,直节可敬叹。居官不取容,安有鄙夫患。奏劾司马门,乃翁宁可犯。惊跸当罚金,法令戒反汗。奈何盗环人,使遭灭族难。惟挚有父风,彼美渊明赞。由来阴德深,云仍继名宦。西州清河家,簪绂夸里闬。我公翰墨英,蚤岁擢三馆。立朝物望归,駸駸历华贯。莼羹忽思归,周邦

溶溶曳曳白云閒,救旱濡枯顷刻间。四海苍生望霖雨,谢公早晚起东山。

久雨曾无度,阳和渐向阑。杂香生众木,浓翠入孤峦。漏缓宵仍静,灯微晓更寒。芳时犹卧病,何日出城看。

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只有湖水无行路。

红梅已谢,杏花开也,一片海棠犹未。春风吹我带湖烟,甚恰限、新晴天气。黄昏楼上,烛花影里,拚得那回滋味。暗尘弦索拂纤纤,梦留取、巫山十二。

忆抛印绶辞吴郡,衰病当时已有馀。今日贺君兼自喜,八回看换旧铜鱼。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皇祖配帝,几祀明堂。冕服陟降,玉佩玱玱。疾徐有节,进止克庄。维时右享,日靖四方。

梅英飘雪,弱柳弄新绿。冷冷画桥流水,风静波如縠。长记扁舟共载,偶近旗亭宿。渺云横玉。鸳鸯枕上,听彻新翻数般曲。此际魂清梦冷,绣被香芬馥。因念多感情怀,触处伤心目。自是今宵独寐,怎不添愁蹙。如今心足。风前月下,赖有斯人慰幽独。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怒涨争茅笑,安流节斗门。行苗存水则,缩板护河源。士李昔陈义,守奚能听言。便当生庙食,禾熟赛鸡豚。

同簉儒宫把一觞,鹿鸣伐木奏深堂。要防技痒论文地,莫忆前宵放酒狂。

各将财本去经营,上国如天好趁晴。未出门时先算帐,如何得到凤凰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