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迟赴登封丞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作品评述

《送迟赴登封丞》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在嵩阳山登高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祝福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嵩阳山登高的情景为主线,表达了作者与同行者们的欢愉和对友人的送别。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现了山水之美,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篇,“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表达了作者曾经在嵩阳山的经历,时值秋天,阳光明媚,正值重阳节。作者在清晨邀请同行的客人,一同举杯登高,共享快乐。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这两句描述了徒步登山的辛劳,藤鞋的磨损和生出的茧子。但辛劳之后,俯瞰河山的壮丽景色让一切都变得值得。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描绘了夜晚时作者与同行者们翻山越岭的情景,以及仰望星空的感叹。封坛土是指土封的酒坛,土被消耗殆尽意味着同行者们的努力和奋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表达了下山时双脚疲惫不堪,但对再次攀登山峰的渴望。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此句表现了远望时云雾缭绕、山峰隐约可见的景象,给人以神秘和遥远的感觉。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邀请,尽管暮年将至,仍然希望能够再次相聚,共同游山玩乐。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这两句是对友人的称呼,吾儿指的是友人的字辈,性静默表示友人为人沉默寡言。丞邑是指友人所在的地方。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这两句表达了秋季和夏季登山的不便之处,而冬天的雪景则使山峰显得瘦削清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这两句赞颂了春天山中的美景,表示春天是最适合游览观赏山景的季节。安舆即迎父则是指作者准备好马车,迎接父亲一同游山。

整首诗词以描绘山水和友情为主题,通过对登山过程的描写以及对山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词中也融入了对人生、时光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整体氛围平和宁静,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友情为情感纽带,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十问九通离义床,今时登第信非常。亦从南院看新榜,旋束春关归故乡。水到吴门方见海,树侵闽岭渐无霜。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系酒船、夜入古江楼,浑莫辨西东。叹从前眼底,一丁不识,四海曾空。老去休休莫莫,谁识旧元龙。尚解被襟去,赋大王雄。回首演仙高处,问赤松无恙,舍子何从。便不然学稼,犹有相牛翁。小婆娑、东家故舍,也著侬、四下二之中。芗州外,溪风山月,鸥鹭盟同。

无念无营饱即嬉,老翁真个似婴儿。昏钟未动先酣枕,日上三竿是起时。

祖道密相传。得兔亡蹄守自然。眼界宽舒明太易,纯乾。日灿精华物自鲜。恍惚遍三千。预觉陵溪任变迁。海底浪翻龙出水,冲玄。迸彩神光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时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山屐已教休泛蜡,柴车从此不须巾。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沙打芳草几阴晴,縴板横拖百丈春。不解扁舟泛沧海,长年只作打滩人。

被发袒肩,全身入草。是真文殊,何须恁麽。手里底拈不出,觑不破。七佛之师,败缺不少。

紫岩山阁倚残霞,素雪回看静碧沙。未有东风消不得,隔林犹似蕊珠花。

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夜和霜击磬,晴引凤归桐。幽咽谁生怨,清泠自匪躬。秦姬收宝匣,搔首不成功。

人世几番更面目,仙山依旧锁烟霞。

南来趋斗禄,出处最分明。不受吏尘触,常依古道行。宦情云样薄,心事水边清。待洗巢由耳,欹风听凤鸣。

蟋蜶入秋堂,青缸夜未央。李吾今夜恶,东壁灭余光。

闻道崔公作芦雁,端如庄叟玩鯈鱼。骞翔唼啑妙百态,君看老因般礴馀。

月在两山间,人在空明里。山色碧于天,月色光于水。心闲物物幽,心动尘尘起。莫向动中来,长愿闲如此。

新晴破积阴,淑气泛行襟。千里山河眼,百年耆旧心。霞飞沧海远,烟入绿村深。学剑江东者,茫茫不可寻。

苹藻降灵祗。聪明谅在斯。触石朝云起。从星夜月离。八川奔巨壑。万顷溢澄陂。绿野含膏润。青山带濯枝。嘉禾方合颖。秀麦已分歧。寄语纷纶学。持笔讵必知。

一夜圆吭绝不鸣,八公虚道得千龄。方添上客云眠思,忽伴中仙剑解形。但掩丛毛穿古堞,永留寒影在空屏。君才幸自清如水,更向芝田为刻铭。

虫有报雨蛙,竹树能攀援。青褐随所处,肤如凝脂鲜。长颈而方颔,顾盼升高颠。久晴初得雨,清声满林园。红蕉映白日,碧苇覆清泉。幽居乐清净,饮露如风蝉。俯视蝦蟆辈,迥然异凡仙。能鸣复善晦,所贵身名全。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