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书事(二首)

山青云白斗争高,石路萦纡接野桥。
几个长松高出屋,门前杨柳未成条。

作品评述

诗词:《山中书事(二首)》

山青云白斗争高,
石路萦纡接野桥。
几个长松高出屋,
门前杨柳未成条。

中文译文:
山峦郁郁葱葱,云雾白练争高峰,
蜿蜒曲折的石路连接着野桥。
几棵高耸屋檐的松树,
门前的杨柳还未完全长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朱应辰创作的《山中书事(二首)》之一。通过描绘山中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第一句“山青云白斗争高”,描绘了山峦郁郁葱葱,云雾如白练般争夺高峰的景象。这里通过对山和云的对比,表现了山的高耸和云的高挂,给人以山势峻峭、气势雄伟的感觉。

第二句“石路萦纡接野桥”,描绘了盘绕曲折的石路连接着山间的野桥。这里的“石路”和“野桥”给人以自然的朴素感,同时也表现了山中道路的曲折和蜿蜒,增加了山中的神秘感和探险的趣味。

第三句“几个长松高出屋”,描绘了几棵高耸入云的松树,它们高出房屋的屋檐。松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品质,这里通过描绘高耸的松树,展示了山中的壮丽景色。

最后一句“门前杨柳未成条”,描绘了门前的杨柳还未完全长成。杨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树种,常常与春天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而这里的杨柳还未成条,暗示着诗中的时节可能是初春或者是杨柳刚刚抽芽的时候。这一句给人以青春和生机的感觉。

整首诗以山中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山峦的雄伟、道路的曲折以及松树和杨柳的形象,同时也给人以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词推荐

江上鱼肥春水生,江头花落草青青。蒌蒿芽长芦笋大,问君底事爱南烹。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邻鸡接响作三鸣,残点连声杀五更。寒气挟霜侵败絮,宾鸿将子度微明。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翰墨日疏身日远,世间安得尚虚名。

画角吹残晓月明,官船挝鼓发彭城。山峰北去青如染,河水东来势若倾。两岸菰蒲天共远,几家村落屋初成。长歌激烈空怀古,亚父墙头草又生。

朱明盛长,我祀用饬。厥祀伊何,山川咸秩。如将见之,绳绳齐粟。神哉沛兮,消摇来格。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袜尘去眼恨成堆,赋客当年浪费才。何似天风吹雾鬓,乘鸾新自月边回。

共是江山弃水云,更同魏北走埃尘。官书断手何多日,乐事回头已一春。入夏解衣宜野逸,几时纵酒到天真。由来朋字难为正,莫漫刚颜忤世人。

鸾龙一夜降昆丘,遗庙千年枕碧流。赚得武皇心力尽,忍看烟草茂陵秋。

别仅三千里,书才一载通。固应难邂逅,那得许从容。今日君先去,何时我亦东。社中如借问,为道转疏慵。

形泰神劳极,心非貌敬多。甘从道左避,肯羡马前呵。雪屋听儿读,花房顾妾歌。同声不同调,末后看如何。

铜龙楼下早春归,三朔元辰在此时。椒柏暖风浮玉斝,两宫称庆奉皇慈。

上念群灵殒劫灰,法筵亲向蒋陵开。云垂五采金仙降,灯拥千官玉辇来。旌旆影寒香旖旎,箫《韶》声转月徘徊。清朝盛典谁能记,白发词臣汉史才。

逗石穿云落涧隈,无风自到枕边来。十年客底黄粱梦,一夜水声却唤回。

沧江卜室数年间,畚筑栽培仅息肩。生色油然已如此,个中自有不须禅。

宿云收尽,纤尘不警,万里银河低挂。清冥风露不胜寒,无计学、双鸾并驾。玉徽声断,宝钗香远,空赋红绫小砑。瘦郎知有几多愁,怎奈向、月明今夜。

襟抱天样宽,万象并包函。富贵一虫臂。此理君饱谙。直语苦如荼,回味留余甘。吟诗秉史笔,未数司马谈。

二月已过三月临,茅堂寂寥常雨阴。梅花白白落已尽,杨柳青青浑未深。何日新晴出山郭,及时行乐称春心。应须载酒穷幽赏,烂醉扶肩过竹林。

生涯鱼吹沫,文彩豹藏雾。人言壶公老,渠但未得趣。饮酒人壶中,茫然失巾屦。时不与我谋,今君向何处。

钟磬冷冷夜未央。梨花庭院月如霜。步虚声里拜瑶章。紫极清都云渺渺,红尘浊世事茫茫。未知谁有返魂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