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巽坡韵

身虽湖海常怀主,忠在朝廷肯具臣。
为国未尝知有己,此心可以质诸神。
绸缪旧话方樽酒,拂涤征涂满袂尘。
雍齿且封君岂应,正须珍重保千钧。

作品评述

《和郑巽坡韵》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虽湖海常怀主,
忠在朝廷肯具臣。
为国未尝知有己,
此心可以质诸神。
绸缪旧话方樽酒,
拂涤征涂满袂尘。
雍齿且封君岂应,
正须珍重保千钧。

诗意: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的态度。他说自己身临湖海之间,心中常怀国家的大事,愿意为朝廷尽忠职守,甘愿成为朝廷的忠诚臣子。他从未忘记自己是为国家而存在的,这种心态可以被视为对神明的承诺。诗人还提到了旧时的谈笑风生和饮宴欢乐,以及清除征尘,洗净衣袖的场景。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皇帝的敬意,认为皇帝应该珍重自己,以保护国家的安危。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诗人以湖海之身,抒发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怀,愿意为朝廷效力,展现出一种忠诚的态度。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国家的奉献,从未忘记自己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诗人通过描述旧时的欢乐场景和清除征尘的动作,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最后,诗人向皇帝表达了敬意,认为皇帝应当珍重自己,以保护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整首诗词以忠诚、奉献为主题,通过对自己和国家的关系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皇帝的尊敬。诗词运用了典型的宋代词风,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旧时欢乐和对清洁的追求,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使得诗词更具有亲切感和感染力。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万钉福带诚堪羡,七字成诗喜欲狂。世事浮化有真趣,赠君一笑作行囊。

门冷人谁到,机忘物自知。旧来罗雀地,今是狎鸥池。身静红尘远,心闲白日迟。本来无事说,拈出戏为诗。

芙蓉城阙宜通籍,姑射山头素卜邻。举世难工断肠句,何时再得捧心人。芝兰奕代传遗懿,玉树千年锁暗尘。珍重清风入襟袖,每篇佳处想精神。

花好给久观,月好难久看,花能五七日,月止十二圆。圆时仍龃龉,开处足摧残。风雨寻常事,人心何不安。

谓是无情者。又如何、临歧欲别,泪珠如洒。此去兰舟双桨急,两岸秋山似画。况已是、芙蓉开也。小立西风杨柳岸,觉衣单、略说些些话。重把我,袖儿把。小词做了和愁写。送将归、要相思处,月明今夜。客里不堪仍送客,平昔交游亦寡。况惨惨、苍梧之野。未可凄凉休哽咽,更明朝、

娃儿十五得人怜。金雀髻垂肩。已爱盈盈翠袖,更堪小小花钿。江山在眼,宝朋满座,有酒如川。未得芙蓉帐底,且教玳瑁筵前。

金牛弄得烂银蹄,耕破劫空田地开。不带泥痕今古路,牧童疎笛入云来。

欲士心胸塞,高人眼目醒。罗浮夜半日,南极海中星。观心无别法,问梦有前人。夜或长于夜,身还外此身。万种由心造,千灵并我生。病中闻蚁斗,司处喜驴鸣。天因断鳌立,人共倮虫生。积气元无物,含灵总有情。坏衲归杜窖,还舟上玉天。莫疑佛富贵,不信鬼神仙。功名只可笑,时命

枕障熏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使君为郡入苏天,六月清风更穆然。子到同吟仙井橘,公馀趁赏北湖莲。

徜徉古梵宫,如坐画图中。峰碍半山日,阁来三面风。静观知物变,老话入僧空。莫讶搀门户,吾今已秃翁。

愁来只是向无何,浮圣沈贤共一波。若见江南烟钓侣,寄言好与晒渔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头宁俯仰,自觉住山非。旧业双松在,初秋一锡归。从人借茶具,就日补寒衣。团党委见新诗久,朝来叩我扉。

闻说君家有翠娥。施朱施粉总嫌多。背人语处藏珠履,觑得羞时整玉梭。拖远岫,压横波。何时传酒更传歌。为君写就黄庭了,不要山阴道士鹅。

杯秀今日偶相逢,客路飘飘过一冬。为问玉堂春帖子,不知学士有谁供。

取不得,舍不得,状不得。西天碧眼胡,尽力道不识。识不识,临际德山,太平奸贼。

狼烟不举羽书稀,幕府相从日打围。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

竹深草长绿冥冥,有路如无又断行。风亦恐吾愁寺远,殷懃隔雨送锺声。

功成不受富贵汙,轻舟翩然下五湖。至今风流在姑苏,我复见此云壑图。两坡乔木樛相扶,残山乘水千里余。天际未知何有无,一苇横绝双风蒲。杨花春岸秋莼鲈,在在着此儒仙臞。世无宗师貌不如,谁其嗣之吾大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