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九月十日郡楼独酌
掾史应该执掌衣服,郡中很少有闲散之物。
美好的季节已经消逝,残留的菊花谁来珍惜。
庭院里的小楼上泛着一尊酒,天空的景色远远蔚蓝。
黄昏时节独自赏心,寒冷的江水中响起水声。
回到北州的时候,旧友东山客。
飘向云海深处,相思如白色的桂花。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九月的一个晚上,在郡楼上独自饮酒的情景。作者表达了对于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怅惜以及对于渐渐消失的菊花的遗憾。诗人把自己对于季节和自然景色的赏析融入到饮酒的心情之中,表达出对于友情和离别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将对于东山客,以及远方的思念比喻为飘荡在云海深处的白色桂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在郡楼上享受一杯酒。诗人通过掾史授衣,郡中稀物役,嘉辰怅已失,残菊谁为惜等描写了一种寂寥萧索的氛围。然后,诗人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秋天的景色和江水的流动中,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和离别的怀念和思念。最后,诗人将对于友情和离别的思念比喻为飘荡在云海深处的白色桂花,形象鲜明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整首诗意境优美,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