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夫赴襄阳

羡君家世旧缨簪,百战常怀报主心。
草檄有才追记室,筑台无路继淮阴。
射雕紫塞秋云黑,走马黄河夜雪深。
白首丹衷知未变,归来双肘印黄金。

作品评述

《送夫赴襄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卢氏。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羡君家世旧缨簪,
百战常怀报主心。
草檄有才追记室,
筑台无路继淮阴。

射雕紫塞秋云黑,
走马黄河夜雪深。
白首丹衷知未变,
归来双肘印黄金。

中文译文:
羡慕你家世代的荣耀和辉煌,
经历百战却心怀对君主的忠诚。
有才华的人写下草檄文追念你,
却没有道路继续你的事业在淮阴。

秋天的云在射雕紫塞中变得昏暗,
夜晚的雪在黄河畔飘扬得深厚。
白发苍苍的头颅仍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心,
回来时带着双肘印上了黄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将士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忠诚的赞颂。诗中的主人公羡慕朋友家族的历史荣耀,但他自己也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战斗,心怀对君主忠诚的人。他的才华被用来写下送别他的草檄文,但他却没有继续事业的道路。诗中还描绘了黑暗的秋云和深厚的夜雪,表达了主人公所经历的艰难和困苦。然而,尽管岁月已经使他的头发变白,但他的忠诚和热情仍然如初,他带着双肘上了黄金,象征着他的军功和荣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忠诚和荣誉的价值。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赞美和对他所经历的艰辛的描绘,塑造了一个坚定忠诚、不畏艰险的形象。尽管他面临着离别和困难,但他的内心依然充满热情和决心。诗中的秋云和夜雪,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增加了诗词的战斗氛围和情感张力。最后的双肘印黄金,象征着主人公所取得的军功和荣誉,彰显了他的英勇和奉献精神。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荣誉的推崇,同时也展现了离别和战斗的艰辛。

诗词推荐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院幽庵更小,嘉遁称名尊。展榻殊无地,看山别有门。潮来供菜圃,云过隔城村。了毕如来藏,任他风动摇。

乱云迷远寺,入路认青松。鸟道缘巢影,僧鞋印雪踪。草烟连野烧,溪雾隔霜钟。更遇樵人问,犹言过数峰。

迟迟迷远信,闲立大江隅。游子在何处,秋风吹五湖。潮回沙鸟聚,岸阔钓船孤。归去还堪叹,田园半已芜。

春秋逾致仕,南北粗知名。有客有相问,如何不治生。

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七碗徐徐撑腹了。卢家诗兴渺。君岂荆溪路杳,我已泾川梦绕。酒兴茶酣人语悄。莫教鸡聒晓。

今晨尺书至,令我寸心宽。老去光阴速,人生会合难。竹舆云洞暖,钓艇玉溪寒。小憩饶阳否,吾衰合挂冠。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

细簇人家住,中分破石崖。竹门开店屋,草市夹桥街。水别东流汉,山横北过淮。并船频借问,同买出江柴。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病起见王化,融融古帝乡。晓烟凝气紫,晚色作云黄。四野歌丰稔,千门唱乐康。老身仍未死,犹咏好风光。

直为篇章非动众,遂令轩盖不经过。未妨溪上泛渔艇,又为门前张雀罗。夜学事须凭雪照,朝厨争奈绝烟何。若于岩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线绕参差路,云封咫尺山。寺僧初怪客,三日窃优閒。

说与樵青。紧闭柴门。道先生检校东屯。阿戎安在,未扫愁痕。且免歌词,休载妓,莫携尊。梅自生春。雪立前村。道此杯、酒也须温。无穷身外,付与乾坤。谁共耕山,闲钓水,饱窥园。

梅窗归坐几岁寒。老生涯、寂寞自便。最喜得、双双健,与粗茶、淡饭结缘。眉前把酒深深劝,这时光、惟有靠天。看许大、痴儿女,且随宜、笑到百年。

江上提鱼妇,朝朝入市闉。宁船留稚子,换酒醉良人。不著凌波袜,长垂溅水裙。浑家同泛客,笑杀别离津。

世界莲花藏,行人香火缘。灯王照不尽,中夜寂相传。

峰开荷叶东南倾,梵宫截断西来青。参差楼阁半空起,撞钟椎鱼撼林坰。奔走簦笠数百里,随事来乞山中灵。大众坐饱云捧足,百需顺应水建瓴。彼饕者谁尸海阃,日鬻三帖山府庭。交驰争此一席卷,赭山不足搜钵瓶。囊橐所攫鸟兽散,遗臭满山草亦腥。檐栋摧落甚败驿,旁风雨湿上见星。

彤史无人续,谁能识壶彜。苹蘩奉先祖,诗礼付佳儿。未见鱼轩乐,俄兴鸾镜悲。藁砧方得路,肠断悼亡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