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韩淲的《二十五日次韵昌甫别后所寄(其二)》
拼音和注音
gù jiā nán dù yī guān shǎo , qián bèi zhōng yuán wén xiàn zhǎ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原:(名)历史上通称我国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
衣冠:1.衣服和礼帽。2.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南渡:亦作'南度'。渡水而南。犹南迁。晋元帝﹑宋高宗皆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前辈:(名)称年长而且资历深的人。[近]长辈|先辈。[反]后辈。
文献:(名)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资料|历史~。
原文:原文yuánwén原作品,原件译笔能表达出原文风格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原诗
山净泉甘草树香,书楹茶具酒壶觞。
故家南渡衣冠少,前辈中原文献长。
朝野从先终较别,衰荣到底未须忙。
高风且作闲言会,时寄连篇复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