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医治外物本无方。
风流二老长还往,顾我归期尚渺茫。

作品评述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沐罢巾冠快晚凉,
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
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
医治外物本无方。
风流二老长还往,
顾我归期尚渺茫。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的离别之作。诗人描述了自己沐浴之后,感受到初秋的凉爽。在饮过茶之后,他的口腔和脸颊上还残留着茶香。诗人问道,何时才能登上船只,渡过北岸的江河。他告诉长老,他的头发已经开始变白,但他并不急于迎接东方的朝阳。他认为自己的身体还有病痛,但是医治外在的物质并没有什么办法。最后,诗人向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表示,风华正茂的两位老人可以继续往前走,而他的归期却依然是未知的。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的离别之情和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情境,展示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的感慨。他用简洁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船只渡过江河的期盼,以及对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是苏轼的友人,他们都是佛教徒,相互交流、学习佛法。在这首诗中,苏轼以离别之词表达了对长老们的思念和祝福,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对生活的领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体验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词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深思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相思情味堪伤。谁与话衷肠。明朝见也,桃花人面,碧藓回廊。别后相逢唯有梦,梦回时、展转思量。不如早睡,今宵魂梦,先到伊行。

鸡鸣天汉晓,莺语禁林春。谁入巫山梦,唯应洛水神。

一尊相遇春风里。诗好似君人有几。吴姬十五语如弦,能唱当时楼下水。良辰易去如弹指。金盏十分须尽意。明朝三丈日高时,共拚醉头扶不起。

忽梦嵩峰下,同游失姓名。山腰荒辇道,岩窦落泉声。黑石文难辨,苍苔迹易成。他时传洛咏,知是陆云兄。

吴江潮落晓光微,万里风沙扑面飞。帝化海滨精卫怨,仙吟华表令威归。秋空愁断铜仙远,夜雨歌沉玉树非。随意黄冠方外去,云台何似首阳薇。

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初睹银钩还启齿,细吟琼什欲沾巾。凤池隔绝三千里,蜗舍沈冥十五春。唯有新昌故园月,至今分照两乡人。

放翁愁坐茆斋里,泥潦连村不得行。夜夜湿星占雨候,时时老木送秋声。小诗旋录兼行草,薄酒新篘任浊清。身世正如萍在水,略无根柢也能生。

见说江都一骑来,筠篮坏土带春回。不堪羁宦思金谷,宁有诗情似玉台。纶阁翻阶无复梦,乳溪临槛想传杯。殷勤分赠须闻早,社后重阳政好培。

人之为善事,善事义当为。金石犹能动,鬼神其可欺。事须安义命,言必道肝脾。莫问身之外,人知与不知。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山一抹于天之末兮,弥隐隐而弥妍。松矫矫龙其脊兮,飒张髯而自全。有美一人兮,桥之外水之边。意其悠然有见兮,双鹭飞飞而在天。

秋日同文馆,来游翰墨场。预闻周俊造,多有汉文章。兰室依新润,芸书识旧香。逢辰强思报,矫首咏明康。

艰难天府解,去掇喜还悲。旧相和文荐,偏亲带病辞。剑如机不用,琴似影相随。仆为初招戆,驴因贱买赢。穷途谁恻隐,贫卷自装褫。饯送重阳后,荣归上巳时。泪多同永别,酒少若轻离。又使林中客,从今役所思。

脱絺著褐事如何,啬暖饶寒岁易过。□喜晚芳怜早谢,细看园菊验塘荷。风霜天地秋声急,老病心情醉日多。读破少年三万卷,枉将身世堕南柯。

晴风丽日,算东君、坼遍梅心桃萼。独有名花开殿后,一笑嫣然如昨。黄袂层肤,霞冠高拥,多态春才觉。雨巾风帽,故人来趁花约。好是罗绮添春,香风环坐,半醉金钗落。老去心情难似旧,手捻花枝为乐。麝馥萦愁,妆花凝恨,莫惜金荷酌。酒阑花睡,梦魂重到京洛。

积划满春庭,衡门永书扃。波头何事白,柳眼为谁青。荣落浮云度,悲欢熟醉醒。繁华非我物,随意任飘零。

年从爆火暗中移,椒柏迎欢上酒卮。今日天晴宜麦熟,明朝春到报花知。好奇漫说鸡千跖,行乐都来黍一炊。但得新年诗有料,不妨贫以去年时。

汪汪积水光连空,重叠细纹晴漾红。赤帝龙孙鳞甲怒,临流一盼生阴风。鼍鼓三声报天子,雕旌兽舰凌波起。雷吼涛惊白石山,石鲸眼裂蟠蛟死。溟池海浦俱喧豗.青帜白旌相次来。箭羽枪缨三百万,踏翻西海生尘埃。茂陵仙去菱花老,唼唼游鱼近烟岛。渺莽残阳钓艇归,绿头江鸭眠沙草。

筑岩胥靡继甘盘,此道寥寥不复存。古庙秋风尘黯黯,故陵烟树月昏昏。君臣难遇真千载,岸谷谁知旧九原。魏尚端能似颇牧,独无新梦到天阍。

短短罗*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未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