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作品评述

冬天来到金华山观赏,暂时来到了陈公的学堂旧址。这座学堂位于涪右众多山脉之中,金华山紫崔嵬挺立在众山之上,天空蔚蓝而纯净,阳光照耀下,山峰宛如琼台抱在怀里。我系上船只,伸杖策马游览,一路曲折蜿蜒。四周望去,俯瞰着山谷和川流,一片宁静和开阔。雪山的颜色由于太阳逐渐褪去,只剩白茫茫的一片。

一对飞翔的鸿雁在飘飞中发出凄凉的鸣叫,有如在哀悼着冬天的来临。我在这里燃香祭拜,向众神祈求保佑,雾气弥漫中似乎有仙女降临。学堂里的陈公正在读书,学堂的石柱上已被青苔包裹,显得更加古老。悲伤之风因为我而起,激起了伤痛,我感受到了英雄才子的悲凉。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天高紫阁侵,隐者信沈沈。道长年兼长,云深草复深。如非禅客见,即是猎人寻。北笑长安道,埃尘古到今。

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汹涌蔽平冈,汨若波涛连。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

碧玉莫愁身世贱,同乡仙子独销魂。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

伯莺苏氏子,年少勤经史。下笔如有神,气概迈前古。切勿恃其长,囊麋自然香。如有周公美,使骄不足扬。

旧说城南社,今登山外亭。官墙步可到,御柳望中青。引啸千岩响,哦诗过鸟听。曲栏频徙倚,归思渺东溟。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

云气亘四时,未觉萦怀抱。如何才及秋,黯黯满苍昊。梧桐一叶从风起,萧飒秋声已盈耳。秋云片片更堪怜,遥逐秋风度秋水。秋风偏促愁怀恶,世情况比秋云薄。人生踪迹本难期,还与秋云共飘泊。与君相别动经秋,握手俄惊大火流。谁知楚泽搴蓠日,复轸青门折柳愁。此时惆怅看秋云,

越国启封后,余地连吴楚。事著因一时,留名遂千古。

一相无相,虚空等量。一身多身,物像俱春。动也出岫之云,静也居谷之神。现形说法也,刹刹尘尘。

薄宦非初志,幽栖有宿期。胜游宜数数,老境已垂开。山好无时见,云閒逐处随。诛茅或未可,细路有人知。

决策传贤际,危言变法初。纷纷看往事,一一验遗书。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西州不忍过,行哭便回车。

静无馀事可关情,快读新诗醉魄醒。太守文章真衮衮,参军衫鬓两青青。

晓来一雨过池塘,江渎祠前馆宇凉。翠水细风翻昼浪,红蕖微露浥秋香。欲停画舫收船檝,旋折圆荷当羽觞。逃暑岂须河朔饮,迟留车马到斜阳。

稳袖三年手,新锄十丈园。傍山移早筀,扫径斸孤根。琐碎梢头影,凄凉竹外村。可人风月地,头角见龙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发秃怜毛颍,才供米帛谋。才疏无可用,身老更何求。燕语催春事,花飞恼客愁。行藏猎首鼠,归梦绕沧洲。

次女绣孙,倚此咏落花,词意凄惋。有云:“叹年华,我亦愁中老”,余谓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广其意,亦成一阕。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春去也,那能驻?”浮生大抵无

百战辛勤归帝乡,南班班里最南行。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千古耻非书玉帛,一心犹自向河湟。年年宿卫天颜近,曾把功勋奏建章。

投老深知万事难,骨骸熬暑又煎寒。暗量已觉穷无敌,退省犹须强自宽。稚子能吟青玉案,异人初付紫金丹。先生归去山中好,剩有閒云许细看。

极目望南浦,望中生远思。雁沉芳草渡,烧断夕阳陂。岁月寒萍梗,江山念别离。犹馀清夜梦,暂与白云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