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王安石的《北山三咏(其一)宝公塔》
拼音和注音
dào lín zhēn gǔ zàng qīng xiāo , sū dǔ qiān qiū wèi jì liá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寂寥:(书)(形)寂静而空旷:四野~|~无人。
千秋:(名)①形容年代非常久远:万代~。②敬辞,旧指人的寿辰。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原诗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
云泉别寺分三径,香火幽人止一瓢。
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呗岂辞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