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吏部李侍郎东归得归字

陌上有光辉,披云向洛畿。
赏来荣扈从,别至惜分飞。
泉溜含风急,山烟带日微。
茂曹今去矣,人物喜东归。

作品评述

送吏部李侍郎东归得归字

乘马东归将此辞,别离之时倍思悲。
陌上有光辉,披云向洛畿。泉溜含风急,山烟带日微。
赏来荣扈从,别至惜分飞。茂曹今去矣,人物喜东归。

【中文译文】
送吏部李侍郎东归得归字

驾马东归即作此辞,别离之时倍感伤悲。
路边有光辉,冲破云霞向洛邑。泉水急急流动,山烟轻轻迎日微。
得享尊荣之人相随,别来相逢别又惜离。茂才之士去往那里,人们皆为东归而欢喜。

【诗意】
这是苏颋为送吏部李侍郎东归而作的诗作。诗人以别离为主题,表达了别离时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马车驰过陌上的景象,似乎是光芒四射,破云而来,直冲洛邑,泉水急促流动,山烟微弱,迎接着微弱的阳光。诗人感叹得赏心悦目的景色却无法分享给别离的伙伴们,悲伤和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苏颋对李侍郎的东归表示了欢迎和喜悦之情,也悲叹了茂才之士的离去。

【赏析】
这首诗作以别离为主题,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以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别离的场景,使用了光芒、云霞、泉水和山烟等意象,细腻地描绘了陌上的景致和动态。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别离时心头的悲伤和难舍之情。诗作中还表达了对归途的欢迎和对茂才之士离去的惋惜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使读者产生共鸣。这首诗作整体氛围较为忧伤,描绘了别离时的离愁别绪,展现了苏颋在诗中对离别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作者介绍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颋的轶事典故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

子过其父

  宋璟与苏颋一同执政时,关系融洽。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对宋璟提出的意见,也尽力襄助。宋璟对人道:“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时为相,苏仆射(苏瑰)宽厚长者,乃是国器。然而在对朝政提出建议以及处理政务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不易忠节

  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库钱,购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等物,苏颋却不肯给钱。有人劝道:“您远离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苏颋道:“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爱来夺取公众利益,我又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

遗书止寇

  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苏颋时任益州长史,他抓获一个间谍,不顾官吏出兵征讨的请求,修书给苴院,道:“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羞愧不已,从此不敢再动入侵之念。

玄宗罢猎

  苏颋出葬时,唐玄宗在咸宜宫游玩,正欲前去打猎,得知消息后,悲伤的道:“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返回宫中。

苏颋的家庭成员

父亲:苏瑰,官至尚书左仆射。

兄弟:苏诜,官至徐州刺史。

兄弟:苏冰,官至虞部郎中。

兄弟:苏乂,官至职方郎中。

苏颋的生平

早年经历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数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进士,授为乌程县尉,又被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累迁至监察御史。702年(长安二年),苏颋奉命复核来俊臣等酷吏所处理的案件,为负冤者洗脱冤屈。

累任要职

  706年(神龙二年),苏颋升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又拜中书舍人,专掌文诰。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枢密,荣耀一时。不久,苏颋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云元年),苏瑰病逝。唐睿宗命将苏颋夺情,授为工部侍郎。苏颋上表推辞,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传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见到苏颋悲痛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说什么,担心他会发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许苏颋守孝三年。

  713年(开元元年),苏颋守孝期满,就任工部侍郎。后来,唐玄宗问宰相道:“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唐玄宗遂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又让他袭爵许国公。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严禁恶钱流通,并收缴民间私钱,熔铸为式钱,以致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苏颋与宋璟上奏朝廷,建议由太府出钱二万缗,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并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使得良钱流入民间。

  719年(开元七年),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坟墓。唐玄宗同意,但苏颋极力反对:“根据礼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窦太尉的坟墓,已经受到指责,只是当时无人指出它的过失,现在怎能重犯这样的错误!臣等对此再三劝谏,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唐玄宗大悦,赏苏颋绢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离。苏颋到任后,招募戍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盐铁来赚取钱财,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苏颋随驾前往,并撰写朝觐碑文。十二月,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在洛阳南门举哀,并废朝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诗词推荐

归梦悠飏见未真。绣衾恰有暗香薰。五更分得楚台春。

蠹简三更寂,寒灯半点悭。不知门外雪,已失日中山。白壁非愁禹,黄金只铸颜。时来漫拈出,掇取桂枝还。

东来珠履与旌旗,前者登朝亦一时。竹马迎呼逢稚子,柏台长告见男儿。花飘舞袖楼相倚,角送归轩客尽随。独有贱夫怀感激,十年两地负恩知。

解笔淋漓写竹枝,分明风雨满天时。此中意恐无人会,更向其间赋小诗。

慈云一坐十年过,耐受空门末劫魔。晨粥应缘千里到,秋粮入供寸功磨。当风松干神弥爽,经雪梅花韵更多。大地山河供一笑,底须天女问云何。

游鱼闻饵香,宁悟钩入口。不忍一朝饥,竟落渔人手。捕雉必以媒,相呼欣得偶。失身罗网中,乃为媒所诱。嗟哉二物微,智不料其后。飞潜一失所,虽悔复何咎。矧为物之灵,而不慎所守。饥渴能害心,交游多卖友。

浮客倦长道,秋深夜如年。久行惜日月,常起鸡鸣前。夕计今日程,息车在苕川。霜中水南寺,金磬泠泠然。畴昔此林下,归心巢顶禅。身依寤昏寐,智月生虚圆。羁旅违我程,去留难双全。观身话往事,如梦游青天。明发止宾从,寄声琴上弦。聊书越人意,此曲名思仙。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

凌高蹋危峰,斗下俯幽谷。仙英馥椒兰,嘉荫矗旄纛。空翠元不雨,泄云自膏沐。暑给森有棱,瘁肌凄欲粟。白崖如负依,金界奠苍麓。众峰拱二八,娟妙绕重屋。真人与尊者,幽居接松竹。呼之傥肯应,留我试餐玉。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诗见本书魏野一○。解城条山联句

海岸耕残雪,溪沙钓夕阳。客中何所有,春草渐看长。

雨衣制青荷,雨笠编新箨。斯人沮溺流,日晏犹耕作。今年拟有秋,烹羊祭先穑。招我食力徒,斗酒聊取乐。酣歌击瓦盆,昨晚牛生犊。

作佛名何佛,不轻成目轻。谁知眼睛裹,个个是瞳人。

出游归隐两无心,非慕沃洲支道林。啗柏自然闲土锉,制荷曾不费金鍼。悠悠往中空尘梦,冉冉余生任陆沉。颇谓天闲千里马,难胜寥廓九皋禽。

细细黄花落古槐,江皋不雨转轻雷。长空鸟破苍烟去,落日人从绿野来。散策意行寻水石,脱巾高卧避氛埃。羁游未羡端居乐,看月房湖又一回。

石棱如刀不容步,上挽垂藤下无路。风寒雨滑徒旅愁,舍马杖藜泥没屦。跻攀颠坠不容发,目眩心寒惊反顾。亦知垂堂有遗戒,身仰微官欲谁愬。萧萧茅屋映绝壁,门外汩汩清泉注。解衣就火不能暖,旋拾山薪伐溪树。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人间平地固不少,何用崎岖守磨兔。

东风晓出凤凰城,烟棹悠悠春水平。征雁北归乡有思,大江东去世无情。渡人来往青山在,霸业兴亡白鸟惊。惆怅鲸吞心未死,至今朝暮逐潮生。

龙舆春晚,晓日转三川。鼓吹惨寒烟。清明过後落花天。望池馆依然。东风百宝泛楼船。共荐寿当年。如今又到苑西边。但魂断香軿。

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及乎泛官海,栗栗乘危航。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缅观乾坤大,分明一战场。何异两虎斗,大小终死伤。所嗟在诛求,舐米不止糠。穷甿愁叹声,深秋听蛩螀。皇穹未悔祸,尚纵兵戈猖。遂令四海人,冥行日伥伥。得非宿世业,今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