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不轻童子赞

作佛名何佛,不轻成目轻。
谁知眼睛裹,个个是瞳人。

作品评述

诗词:《常不轻童子赞》
朝代:宋代
作者:释师范

诗词中文译文:
作佛名何佛,不轻成目轻。
谁知眼睛裹,个个是瞳人。

诗意:
这首诗词是由宋代的释师范创作的,它表达了对童子的赞美之情。诗人询问了一个问题,称赞这位童子的名字有何等奥妙,他的目光看似轻盈。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猜测,认为这位童子的眼睛里包含着无尽的智慧,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智慧的闪光。

赏析:
这首诗词简洁而深邃,通过对童子的赞美,诗人展现了对智慧和慧眼的敬仰。诗人通过用词巧妙地表达了一种看似轻盈却蕴含深意的目光。这种目光的特质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潜藏的智慧之光。这首诗词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智慧和洞察力的敏感,并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智者。通过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诗人传达了他对童子的赞美,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智慧的思考和追求。

作者介绍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暑雨虽不足,凉风还有余。乐此城阴夜,何殊山崦居。月明苍桧立,露下芭蕉舒。试问澄虚阁,今夜复焉如。

映水芙蓉簇绛霞,水边开宴坐临花。秋娘老去风流尽,系臂犹悬一缕纱。

我去孰君友,君留谁我游。定应缘宿契,不待分今投。年事鬓俱白,时名诗独优。未知兹日别,重见又何由。

好风明月,共芙蕖、占作人间三绝。试问千花还□□敢与英姿同列。一曲千钟,凌云长啸,舒放愁肠结。人生易老,莫教双鬓添雪。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争似玉人真妩媚,表里冰壶明洁。露下寒生,参横斗转,又听胡笳发。夜阑人静,一声清透云阙。

严父配天,孝乎明堂。兴奠升阶,降音以将。天步有节,帝容必庄。辟公定之,礼无不藏。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具酒作社饮,此事古介始。孰肯具果蔬,被肘醉子美。

炎州暑令比烝炊,茅屋深更未掩扉。倦鹊绕林飞又上,流萤照水乱还稀。寡尤正三生缄口,新浴又思一振衣。独怯诗坛把麾将,欲摩坚垒费攻围。

永日环堤乘彩舫。烟草萧疏,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且把金尊倾美酿。休思往事成惆怅。

谁怜定远不生还,驿骑翩翩出汉关。未肯西风回马首,要传飞檄过千山。

凉挂晓云轻,声度西风小。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

初驾王门学者师,晚漂湖海众人悲。吹毛未识腰间剑,刺股犹藏袖里锥。卫霍功名还有命,苏张才气久非时。江尤亦见应须饮,莫放穷愁入两眉。

寒入仙裙粟玉肌,舞余全不耐风吹。从教旅拒春无力,细看腰支嫋嫋时。

短短菰蒲洲,阴阴葭菼陂。有斐嘉芙蓉,双蒂媚涟漪。如龙舒两娥,如沅湘二妃。岂伊玉池种,而乃生污泥。斑然烂云锦,袭人芳菲菲。两美谅必合,佳人制为衣。下承朝露滋,上戴夕日辉。驾言折芳馨,归以遗所思。

戢戢初成茁,駸駸渐可竿。朝幽粉泪渍,午静箨声乾。枝且胜栖羽,阴仍合翠寒。书斋有余暇,可以过予看。

音音音。音音你负心。你真负心。孤负我到如今。记的年时,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如今寂寞古墙阴。秋风荒草白云深。断桥流水何处寻。凄凄切切,冷冷清清,教奴怎禁。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前驱引旗节,千里阵云匝。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家浮野艇无常处,身是闲人不属官。但有浊醪吾事足,浮名不作一钱看。

睡觉西山月正平,荷香不断晓凉生。园中只鹤知人意,已作金风警露声。

岁事何仓卒,微吟寄各情。野耕方刈熟,邻酿已沽清。归雁年年急,寒烽处处明。予衰倦流转,梦想玉阶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