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成伯兼戏禹功

金钱石竹道傍秋,翠带红裙马上讴。
无限小儿齐拍手,山公又作习池游。

作品评述

《奉和成伯兼戏禹功》,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钱石竹道傍秋,
翠带红裙马上讴。
无限小儿齐拍手,
山公又作习池游。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幅秋日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赞美之情。诗中展现了一幅道旁金钱石竹盛开的景象,美丽的红花如红裙翠带,配合着秋天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了一群小孩子在欢乐地鼓掌,表达了他们对美景的喜爱和欢乐的心情。最后,诗人又提到了山公(指山神)在池塘中游玩,进一步衬托出了秋日的宁静与愉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首先,诗人运用了金钱石竹这一秋季常见的景物来描绘秋天的美丽,通过石竹的形象,传递出丰收的喜悦和秋季的宁静。其次,诗中的红裙翠带形容金钱石竹的色彩鲜艳,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之处。接下来,诗人以小孩子齐拍手的场景,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和纯真的快乐,给人以欢愉的感受。最后,诗人以山公游池的形象,进一步增添了诗中的宁静和乐趣。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将秋日景色和人们的欢乐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受。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秋日的美好景象,传递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宁静。它以简单的场景和形象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给人以愉悦和舒心的感受。这种表达方式与苏轼的豪放派诗风不同,更加注重细腻和感悟,展现了他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东风恶。雪花乱舞穿帘幕。穿帘幕。寒侵绿绮,音断弦索。宫梅已破香红萼。梅妆想称伊梳掠。伊梳掠十分全似,旧时京洛。

鹿鸣呦呦,在彼高罔。宴乐喜实,吹笙鼓簧。币帛戈戈,礼礼蹡蹡。乐只君子,利用实王。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长夏山村诗兴幽,趁淡多在碧泉头。松阴满地凝空翠,肯逐朱门褦襶流。

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与谤偕。法吏淬磨真出角,先生度量莫窥涯。谤书堪丑毋庸辨,闷赋虽工未易排。已设葛幮安菊枕,投床不觉到无怀。

市楼歌鼓太喧哗,灯若连珠照万家。太守令严君莫舞,游人空戴玉梅花。

淮海相逢便说诗,新来匡鼎解人颐。句中有眼人谁识,弦上无声我独知。每见朋游谈警策,偶因王事得追随。西湖近报梅花约,归趁东风第一枝。

渔翁樵叟自行藏,裹饭过从乐未央。扑满自缘钱作崇,鸱夷聊以酒为乡。老来愿弃人间世,病去欲荒墙下桑。黄犊不嫌人日雨,村村犁晓绿微茫。

黄祇是祗,我其夙夜。寅畏诚絜,匪遑宁舍。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长乐富山水,杖屦足追游。故人千里,西望双剑黯回眸。多谢扁舟乘兴,慰我天涯羁思,何必羡封侯。暮雨疏帘卷,爽气飒如秋。送征鸿,浮大白,倚危楼。参横月落,耿耿河汉近人流。堪叹人生离合,后日征鞍西去,别语却从头。老矣江边路,清兴漫悠悠。

桑舆金石交,既别十日雨。子舆裹饭来,一笑相告语。杨子果箪瓢,诸公不能举。傥可从我归,沙头驻鸣橹。

心尽玉皇恩已远,迹留江郡宦应孤。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瘴鬼翻能念直心,五年相遇不相侵。目前唯有思君病,无底沧溟未是深。

东风唤我,西园闲坐,大醉高歌竟日。行藏独倚画栏干,便忘了、征衫泪湿。亭高烟远,天低云近,相对逃名隐客。掀髯无语看青山,断不信、尘埃到得。

华山高万丈,莲峰映初日。中有希夷子,默坐养神谧。芝术无外求,巢由乃共匹。形迹任化迁,元枢守贞一。望岫君息心,清谈讵能悉。

洞天仙伯。总是梅标格。来索东风一笑,香浮动、潜溪月。寿尊谁共酌。少年花县客。试问日边春信,梁园上、正飞雪。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芙蓉红落秋风急。夜寒纸帐霜华湿。枕畔木瓜香。晓来清兴长。轻舟青箬笠。短棹溪光碧。去觅谢三郎。芦花何处藏。

这消息,几人知,独我全真好。大悟来,心地清凉,便分晓。本来面目常照。最玄妙。金关开,玉户闭,来往通关窍。遍三田,觉上下和冲,降银雪,黄芽遍生芝草。姹婴舞跳。透引动龙吟虎啸。搬运在,斡旋中,坎离颠倒。龟蛇战斗,水火抽添,炉内烧丹,结就明珠晃耀。玉皇深恩宣诏。

筑台俯园木,亦既覆华宇。主翁达生者,作诗傍门户。谓台乃主人,吾身同逆旅。台远谓公言,无易浪称与。天地犹大块,况此一抔土。我昔未为台,蚁垤动欲雨。翁欲事畚筑,金鎚莫论堵。轩陛因冠带,松筠渐俦侣。万物固何常,今日乃前古。高岸化深谷,白波起桑圃。短长虽有间,相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