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南馆林塘》是唐代羊士谔的作品,诗意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于岁月变迁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郡阁山斜对,
风烟隔短墙。
清池如写月,
珍树尽凌霜。
行乐知无闷,
加餐颇自强。
心期空岁晚,
鱼意久相忘。
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诗人的居所位于郡阁山旁边,透过矮墙看到的风景颇为优美。一方清池倒映着明亮的月光,仿佛是写在画中的一样。珍稀的树木凌霜而立,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机。诗人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尽情的行乐,没有烦闷之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他还自强不息,努力奋进,加餐加餐地享受生活,并表示自己的心就像这美景一样,期待到岁末的时候,却空虚了。与鱼儿一般,在这美丽的环境下已经久久忘记了自己的心思。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外化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思索。诗人在这个美景中感到自己的心灵与岁月一同消逝,就如同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久久相忘”,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自然美景的景象,并借此表达了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于岁月转瞬即逝的感慨,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同时也让人深思生活中的琐碎和繁忙,是否需要更多地停下来欣赏美景,体味生命的真谛。
作者介绍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