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亭

不修仁德合文明,天道如何拟力争。
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作品评述

《项亭》是唐代文学家汪遵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中探讨了个人德行修养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和思考。

诗的中文译文:

不修仁德合文明,
天道如何拟力争。
隔岸故乡归不得,
十年空负拔山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探讨了文明、德行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诗中描述了作者自己没有修养德行,无法与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境遇。这是一个反思自身问题并呼唤改变的警示。

首句描述了作者自己没有修养德行,无法适应文明社会的场景。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需要改变。第二句中的“天道如何拟力争”表达了作者对天道、自然规律的思考。作者暗示,只有遵循天道的规律,才能够与社会相适应。

第三句中的“隔岸故乡归不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遗憾。诗中的故乡可以理解为一种美好的境地,作者希望能够回到这个美好的归属。

最后一句中的“十年空负拔山名”意味着作者曾经有过的美好名声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作者认识到自己的功名已经空费了十年,暗示他在追求功名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中呼唤人们应当注重个人修养和德行,与社会相适应,追求更高的境界。

作者介绍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棠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询其因何事来京,遵答以来就贡。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诗词推荐

北风吹荒林,萧骚起寒声。客子耳中闻,展转伤离情。亲朋不在眼,他乡但{左女右上乃中日下子}{左女右上乃中日下子}。狐死亦亦首丘,奈此终身行。

舟摇摇兮,风嫋嫋兮。波鳞鳞兮,鸥翩翩兮。扣舷渔歌兮,孰知其他兮。

会稽笔法老无尘,今代闲闲是后身。只有爱鹅缘已尽,举群还付和来人。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檐声滴碎玉阑干,开尽梨花亦懒看。燕子不归人寂寞,深深宫殿锁春寒。

富贵常求系日绳,厄穷却羡弃家僧。强颜始觉贫为害,对镜方嗟老可憎。出户风霜欺短褐,读书父子共昏灯。圣师梦奠二千载,一卷遗言终可凭。

南州健儿生佛国,平时宽博如逢掖。一朝烟尘起荆益,半夜虎符来抽谪。逗挠法严羽檄迫,仓皇受甲面蓝色。病夫少也曾从戎,今成新丰折臂翁。儿郎行矣早策功,安知行间无吕蒙。虏来定作太尉公,虏去暴露赏亦浓。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梅叹知音少旷夔,政须我辈与伸眉。逋仙诗胜多多许,咀嚼无令一字遗。

君王特轸推沟念,诏截危竿横赐钱。

病酒每两日,寻花见几枝。只因无个事,不是乐危时。

单于纳款愿称王,更领阏氏入举觞。不是中原浑却备,原来胡马罢腾骧。宣云节镇秋开市,文武官裨夜射羊。见说近年王太保,白头垂泪拂金疮。

刘郎曾寄洞庭春,小暖西湖十日贫。老去餔糟照无拣,高风空愧汨罗人。

莲花细步散香尘,金粟山门礼佛频。一种少年齐目断,不知谁是比肩人。

风屑琼寒透薄帷,拥裘端与火相宜。暖回炽焰身成直,拨到残灰手欲龟。赠炭尚谁怜正曜,授薪还自愧支离。不甘力请从缁侣,苦调寒窗强作诗。

亦知戛戛楚囚难,无柰天生一寸丹。铁马行鏖南地热,赭衣坐拥北庭寒。朝餐淡薄神还爽,夜睡崎岖梦自安。亡国大夫谁为传,只饶野史与人看。

千里风云契,一朝心赏同。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

闻说君家有翠娥。施朱施粉总嫌多。背人语处藏珠履,觑得羞时整玉梭。拖远岫,压横波。何时传酒更传歌。为君写就黄庭了,不要山阴道士鹅。

漏箭声中断角哀,界窗犹有月徘徊。心兵休为一蚊动,句法却从孤雁来。漱罢玉池甘似醴,梦余金鼓辩如雷。夜长展转添许事,推枕萧然一笑咍。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何曾设鉤距,到底是聪明。鼎在神奸伏,鹰来鸟雀惊。诈穷多自笑,刑重亦知平。府史知廉士,农桑学颂声。在官嗟不久,丕绩已垂成。岭路当过庾,州图喜得英。还人天与幸,弊俗日将清。游刃非无地,抟风别有程。上心应寤寐,彝器待书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