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道世的《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七)》
拼音和注音
jīn qū yí sàn gǔ , bǎo tǎ biàn tiān ló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龙:1.蜈蚣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蜈蚣》。2.山名。在山西省太原县境。产硫磺。山壁有北魏拓跋氏所造凹形佛像,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3.房宿第三星之名。4.佛教语。谓诸天与龙神。5.天上的龙。
宝塔: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舍利的塔。因装饰有佛教七宝,故称宝塔。现泛指一种类似多层塔楼的远东建筑,常具有华丽的装饰,典型地在分层处挑出翘曲的屋檐,屋角有向上的翘角。
道世
不详
原诗
金躯遗散骨,宝塔遍天龙。
创开于十塔,终成八万兴。
珠盖灵光变,刹柱吐芙蓉。
屡开朝雾露,数示晓灵徵。
红霓相映发,风摇响和钟。
仙鸾往往见,神僧数数从。
独超群圣上,合识普生恭。
砧碓击不碎,方知圣叵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