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后村画卷四方来,输与先生作袜材。
貌就寒林差易事,玉堂云雾欠人裁。

作品评述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是宋代诗人方蒙仲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以描绘梅花为主题,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和深远的意境。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后村画卷四方来,
输与先生作袜材。
貌就寒林差易事,
玉堂云雾欠人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景象以及与梅花相关的文化符号,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思考。

首句“后村画卷四方来”,描述了梅花的美景如画卷一般展现在眼前。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仿佛一幅绘画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第二句“输与先生作袜材”,揭示了梅花作为绘画材料的用途。在古代,梅花常用于绘画,将其制成颜料,用于绘制梅花图案。这里诗人将梅花比喻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材料,将其献给先生,表达了对梅花的敬意和赞美。

第三句“貌就寒林差易事”,通过寒冷的林木来形容梅花的美丽。梅花在雪中绽放,独自承受寒冷,因此显得更加高雅和优美。这句话也暗示了梅花的坚强品质,即使在严寒的环境中,梅花依然能够绽放自己的美丽,给人以启示和鼓励。

最后一句“玉堂云雾欠人裁”,通过描绘玉堂上的云雾来象征梅花的神秘和超越尘世的品质。梅花的美丽超越了常人的想象,如同云雾般朦胧而不可捉摸。这句话也暗示了梅花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景仰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梅花所蕴含的高洁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思考。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推荐

山自新亭走下来,化为一虎首重回。平吞雪浪三江水,卧对雨花千丈台。点检故城遗址在,凄凉浩叹宿云开。六朝踪迹登临遍,底事兹游独壮哉。

荒菊死石罅,小梅发岩阿。时换物色异,雨过霜晴多。寒乌抱枯柳,悲鸣愁网罗。哀哀如诉人,人岂无风波。风波久自定,静默可御魔。同心议否臧,有酒能消磨。不兴短生思,奈此岁月何。掩门忽思归,睡熟闻棹歌。

西风吹上牛头,天涯慰此人情耳。斜阳任晚,青山全似,故人知己。迤逦归来,须臾懒去,桂华犹未。待冰轮推上,梧桐树了,更儿是、点儿几。满眼碧天如洗。便分明、水晶宫里。区区玩事,一觞一咏,一灯而已。欲侍无眠,争如且恁,有无穷意。怕嫦娥,隔窗偷看,须下却、帐儿睡。

灵窟负花辰,梦痕涴层迭。荏苒春复还,僧约乃如谍。提携缺望俦,轻车骋蹀躞。驰道拥奇峰,晴郊明新叶。山门穿幽深,列松对张鬣。前导鸟鹊呼,反顾狐兔蹑。丈室聚蜂声,丛朵初镂鍱。盛鬋态婀娜,光影诸天接。照席红盘盂,笋香馨七梜。主人为花寿,浇酒促步屧。吟魂与杂并,栩栩

室空惟法喜,心定有天游。摩诘元无病,须洹不入流。苦嫌寻直枉,坐待寸田秋。虽未麒麟阁,已逃鹦鹉洲。酒醒风动竹,梦断月窥楼。众谓元德秀,自称阳道州。拔葵终相鲁,辟谷会封留。用舍俱无碍,飘然不系舟。

香尘和露踏成泥,花下风寒鬓脚低。夜静高楼有人听,起头一句唱教齐。

乞得閒身荷对朝,旧栖佳处日逍遥。却怜赤壁归来日,歌舞樽前祗小乔。

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伴我悠悠过闲日,怜渠灼灼媚穷秋。清香但欲持供佛,醉舞何妨插满头。此生萍梗难前料,知复明年相见不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十万买山浑可事,放教身死骨犹香。不知筋力何年尽,看到杉松几尺长。管郭岂能谋富贵,诗书元自著兴亡。采薇歌在无人识,千载清风独首阳。

慈圣宫中每发心,几将大藏供丛林。内人也自承风旨,舍与中官安奉金。

萧萧谁家村,秋梨叶半坼。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

金屑檀槽玉腕明,子弦轻撚为多情。只愁拍尽凉州破,画出风雷是拨声。

一水长流出涧溪,从山绵密与云齐。武陵桥上观春色,自笑刘郎去路迷。

碧甃涵云液,铜瓶响玉除。汲花攒点罢,洒雾唤班初。龙饼煎无数,螭研滴有余。从官方醉饱,一酌解清虚。

公曾数载潮阳掾,笔力怪来韩与苏。璧上庙碑当乞我,庶求涓滴润焦枯。

兔径游观足,蜗庐卧起宽。垂名千古易,无愧寸心难。灯火娱清夜,风霜变早寒。一经家世事,吾兴未应阑。

还如避溺而投火,两处未明令法堕。速须亲近正知人,如常处此菩提座。

自辱缄书报,于今岁有秋。飘流闻客语,消息解人忧。荐牍新频上,诗声旧得优。君归定蓬阁,我去复炎州。

醉别壶中太乙天,寥寥云海已经年。倦游复索长安米,壮志宁求负郭田。一岁九迁看布武,千岩万壑莫留连。同时僚旧重相遇,幸有蓬瀛列二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