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尊前 通:樽)

作品评述

朝中措·平山堂翻译及注释

翻译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注释
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千钟:饮酒千杯。
直须:应当。
尊:通“樽”,酒杯。
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朝中措·平山堂创作背景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南京市)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平,故名“平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欧阳修调离扬州几年之后,他的朋友刘原甫也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朝中措·平山堂鉴赏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蓝水警尘梦,夜吟开草堂。月临山霭薄,松滴露花香。诗外真风远,人间静兴长。明朝访禅侣,更上翠微房。

豪放

寒楚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豪放

买陂塘旋栽杨柳,园亭尽有公务。东山更理闲丝竹,莫用苍生霖雨。鸥鹭渚。淡相对忘机,不羡蓬瀛屿。平生愿语。便泉石膏盲,烟霞痼疾,始遂隐居趣。邯郸路。老我头颅如许。黄梁何日逢吕。斜川便是桃源洞,千载归来辞句。巾漉醑。笑琴亦无弦,何处求新谱。茫茫万古。任沧海桑田,

豪放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向晚宴且久,孤舟冏然逝。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

豪放

一樽且复罄幽欢,不是痴顽强自宽。死去何忧累儿子,千钱可买市成棺。

豪放

落日疏林数点鸦,青山阙处是吾家。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

豪放

听政勤劳抚万方,暂留行殿驻钱塘。已将轮对规行事,更向龙床阅谏章。

豪放

衣带一条水,靴尖三百州。市朝陈迹在,图籍别人收。南渡衣冠尽,西湖歌舞休。久知事当尔,曾记五更头。

豪放

洞口微云恣卷舒,石岩相对一蘧庐。赋才晋宋多夷旷,好景古今难贮储。茗碗已惊浮雪浪,斋厨俄听响鲸鱼。子云识字终何用,且读人间未见书。

豪放

当年与子别江干,渐老心知後会难。岂料今宵清梦里,东门交辔说春寒。

豪放

宗社中兴佐,廊庙黑头公。故家乔木,十年风虎会云龙。三镇上流藩翰,千里北门符钥,何许在民功。刀剑还牛犊,饥馑化登丰。政成时,春明媚,日和融。寿觞如海,愿公一酌倒三松。移取活人心手,归作调元勋业,谈笑共平戎。还使十书老,直与古人同。

豪放

颇爱峡江江上山,几回陶冶付毫端。眼中谁为善图貌,貌与桐江相并看。

豪放

过了烧灯,杨柳外、无边春色。庆初度、香浮东阁,瑞呈南极。翰墨场中推老手,曾魁多士催勍敌。到而今、官簿在天台,神仙籍。和月倚,南坡石。滴露点,床头易。看白头红颊,目光摇碧、富贵康强仍有子,人生似此应难得。更摩挲、铜狄说当年,真消息。

豪放

与君兄弟匡岭故,与君相逢扬子渡。白浪南分吴塞云,绿杨深入隋宫路。隋家文物今虽改,舞馆歌台基尚在。炀帝陵边草木深,汴河流水空归海。古今悠悠人自别,此地繁华终未歇。大道青楼夹翠烟,琼墀绣帐开明月。与君一言两相许,外舍形骸中尔女。扬州歌酒不可追,洛神映箔湘妃语。

豪放

胜日觅芳行,白云朝露湿。沙头人过频,桥底湍流急。花在隔篱明,鹃於高树泣。青帘沽酒家,和气春风集。

豪放

离立何妨出屋高,风微亦得听萧骚。南山昨夜新雷起,行有横鞭破土膏。

豪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豪放

潘郎晓踏河阳春,明珠白璧惊市人。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何似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玄笏。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世人重耳轻目前,区区张李争媸妍。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

豪放

壁立峥嵘万仞峰,骑鲸俄蜕葛陂筇。空流诗句传千古,今在蓬莱第几重。岩上胜游成幻梦,壁间遗迹暗尘容。山僧好把纱笼护,莫学暗黎饭后钟。

豪放

无事之时无事身,天将冲淡养吾真。鸱鸢啄腐成滋味,岂识朝霞吐嚥人。

豪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