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诗·石板(在石公山前)

翠石数百步,如板漂不流。
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中若莹龙剑,外唯叠蛇矛。
狂波忽然死,浩气清且浮。
似将翠黛色,抹破太湖秋。
安得三五夕,携酒棹扁舟。
召取月夫人,啸歌于上头。
又恐霄景阔,虚皇拜仙侯。
欲建九锡碑,当立十二楼。
琼文忽然下,石板谁能留。
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

作品评述

《太湖诗·石板(在石公山前)》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太湖为背景,描绘了一块石板的形象和诗人对太湖的思绪。

诗中的石板被形容为翠绿色,有如飘浮在水面上一样。这块石板虽然不会随水流动,却给人一种水妃招手的意味,仿佛从水底的青玉洲浮出。石板的外表宛如叠起的蛇矛,内部则如莹玉般,形似盘踞的龙剑。狂暴的波浪突然平息,澄澈的气息浮现出来。石板的颜色宛如翠黛,似乎揉碎了太湖秋天的景色。诗人希望能在夜晚携酒乘船,邀请月夫人一起欢歌高歌。但他又担心天空的景色太宽广,虚空拜见仙侯。他想建立九锡碑来纪念此事,立起十二楼。但琼文忽然消失了,石板也无法留下。只有那些飞鸥会知道这一切。

这首诗以太湖和石板为承载,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诗人的思绪情感。诗人赋予了石板神秘的意象,通过石板的描述展现了太湖的壮美和诗人对大自然的钦佩与敬畏。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间与实体的流转的无常和不可留恋之感。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隐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黄巢陷长安,僞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及祸。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隐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黄巢陷长安,僞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及祸。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古诗

山实杨州镇,人逾浙水来。禹功县白日,秦刻卧苍苔。龙起梅梁去,神游石洞开。明朝有余兴,更上越王台。

古诗

全家豆种晚逾良,粒粒肥甘荚亦香。记得白斋诗句好:满园秋兴过南庄。

古诗

春城回首树重重,立马平原夕照中。五凤灰残金翠灭,六龙游去市朝空。千年王气浮清洛,万古坤灵镇碧嵩。欲问向来陵谷事,野桃无语泪花红。

古诗

来往通家不厌频,青山心性白云身。阴林石溜风传语,霜月溪梁水写真。岁俭鱼鲑难猝致,天寒乌鸟自相亲。燎炉薪暖糟床响,随分欢留作好春。

古诗

持身非介亦非通,闲处工夫不堕空。石室隐居虽我独,凤冈文社怀人同。道镌一族多名士,惠浃千家有后功。潜德自昭何待发,矧兹大笔诏无穷。

古诗

漫须论住后,只拟到来初。树冻花从里,烟寒柳任疏。饭因饥乌施,偈为老农书。尽慕居穷谷,深村可不如。

古诗

暮云天北,趁归鸿说与,病中消息。望故国、千尺胡尘,叹零落锦囊,枉抛心力。绝塞冰霜,早催换、春风词笔。想吟残烛影,湿透墨花,彩笺无色。  京华古欢已掷。念过江意绪,同是愁客。算此日、馀泪无多,便伤别伤春,忍教轻滴。满目山河,且留向、新亭悲泣。漫关心、断肠旧句

古诗

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

古诗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古诗

咫尺青山晓未分,旋开还吐尚纷纷。烟云变态有如此,安得斯奇付大文。

古诗

壮年往赞海陵公,切莫哦诗欢负侬。妻子父兄皆上禄,民人社稷尽天工。税存产去须勤割,陂坏田荒与细通。日暮归来念此哲,尚应无面著惭红。

古诗

闻汝归舟到,相迎只恐迟。方当见时喜,还忆别时悲。

古诗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古诗

一带青烟护白溪,溪流横截路东西。早春晴日自风度,岭树数声春鸟啼。

古诗

买来新兔不论钱,钓得鲜鳞细柳穿。野店浑头更醇酽,一杯放手已醺然。

古诗

大道已沦谢,世情那可论?所经新传舍,多是故侯门。路险豺狼恣,山空鸟雀喧。余生亦何幸,注目合忘言。

古诗

为结区中累,因辞洞里花。还来旧城郭,烟火万人家。

古诗

鄠郊陪野步,早岁偶因诗。自后吟新句,长愁减旧知。静灯微落烬,寒砚旋生澌。夜夜冥搜苦,那能鬓不衰。

古诗

将喻红炉火裹莲,精金百煅转光鲜。居尘不染随宜用,始觉松风解说禅。

古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