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瀛洲图

铃索无声昼漏稀,宫罗一色换朝□。
院门不锁松花落,知是銮坡进讲归。

作品评述

《题瀛洲图》是明代胡奎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寂寥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和内心宁静的意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铃索无声昼漏稀,
宫罗一色换朝□。
院门不锁松花落,
知是銮坡进讲归。

诗词的诗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安静的景象:诗的开头描述了铃索无声、昼漏稀落的场景,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种静谧可能是指作者内心的宁静,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整个世界在沉睡或宁静中。

2. 宫罗一色:这句表达了整个宫殿中官员的服饰一色,暗示着权力更迭的变动。宫廷的更迭经常伴随着权力的争夺和政治的变动,而这里以一色的宫罗来象征这种变动。

3. 院门不锁松花落:这句描写了院门不锁,松花自由地飘落。院门不锁可能可以理解为对知识的开放和包容,而松花的自由落下则象征着自然的自由和放松。这种情景可能暗示着在这个地方,知识的交流和人们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和平静。

4. 銮坡进讲归:这句表达了皇帝或高官上銮坡听讲后返回宫廷的场景。銮坡是皇帝听讲的地方,进讲归指的是皇帝听讲之后返回宫廷。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景色中的一种变化,也有可能暗示了一种权力的回归和政治的运作。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宁静、自由和内心追求的情感。它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和真理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于权力更迭和政治运作的思考。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明代社会中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人们内心寻求宁静和真理的渴望。

诗词推荐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数年铁甲定东瓯,夜渡江山瞻斗牛。今日朱方平殄后,虎符龙节十三州。

食箪虽薄尚羹藜,且喜今朝酒价低。一棹每随潮上下,数家相望埭东西。团团箬笠偏宜雨,策策芒鞋不怕泥。应笑漆园多事在,本来无物更谁齐?

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

转地倾荆水,连天涨洞庭。势疑吞郡邑,怒欲辟雷霆。

姓字不须通,从来号放翁。月明登暑雪,木落过秋风。处处题僧壁,时时卧钓篷。始知侯万里,未必是英雄。

竹色覆禅栖,幽禽绕院啼。空门无去住,行客自东西。井气春来歇,庭枝雪后低。相看念山水,尽日话曹溪。

汉殿初呈楚舞时,月台风榭镇相随。如何牛女佳期夕,又待銮舆百子池。

曹溪一路透泥丸,只在丹田上下间。解使金翁媒姹女,朝云暮雨满巫山。

日暮池已冰,翩翩下凫鹜。不怕池中寒,便于冰上宿。

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遇贵则贱,遇贱则贵。筑著磕著,没处回避。南岳天台去路通,君向西兮我向东,风从虎兮云从龙。牛起簸箕别处舂,熨斗煎铫不同。

过苑中官排辨时,江梅初绽两三枝。春寒呵手晨妆罢,帘外人内从驾迟。

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集鸟翻渔艇,残虹拂马鞍。刘桢元抱病,虞寄数辞官。白袷经年卷,西来及早寒。

八月芦沟风路清。短衣孤剑此飘零。苍龙双关平生恨,只有西山满意青。尘扰扰,雁冥冥。因君南望涌金亭。还家胜买宜城酒,醉尽梅花不要

社近频逢雨,春深却喜晴。畲烟傍山起,神鼓隔林鸣。客驻观农饁,儿归遗母羹。丰年多乐事,何以报时平?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戣,字君严;戡,字君胜。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头风初愈喜身轻,书卷时开觉眼明。养熟犬鸡随坐起,性灵乌鹊报阴晴。韭菘飣餖春盘好,芝术簁和腊药成。自笑衰残杀风景,灯时不拟入重城。

仙苑春风几奏名,三千年实结初成。曾将一点枝头血,换得灵云两眼睛。

卧闻雨吼是潮奔,直恐横舟堕海门。凡百可疑多若此,万今千古共谁论。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