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
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
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
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
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
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
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
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作品评述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
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
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
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
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
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
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
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送给郑户曹一篮榧子的情景。榧子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果实,宛如金盘上的宝物。苏轼将这篮榧子奉献给郑户曹,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他希望郑户曹能够像这榧子一样,美德如同滋养膏油般滋润自己和他人。诗中还表达了苏轼心怀愤恨,希望能够消除内心的敌意,同时寄予郑户曹能够像坚硬的木材一样,傲然挺立于严寒的冰雪之中,不受外界的摧残。最后,苏轼提醒郑户曹珍惜这份赠礼,不要轻易抛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苏轼送赠榧子的情景,把握了传统诗词的抒情和赋情特点。通过运用富有意象的描写,将榧子比作美玉山果,形容它们宛如金盘上的珍宝。这种比喻既突出了榧子的珍贵和美味,又在诗中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诗人以“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表达了自己将这份美味献给贵客的心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和祝福。

诗人借赠榧子之物,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他希望郑户曹能够像这榧子一样,拥有美德如同滋养膏油般滋润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恨和决心,希望能够消除心中的敌意,摆脱困扰。最后,苏轼以“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形容榧子的坚硬和珍贵,寓意着希望郑户曹能够像这样的木材一样,凛然傲立于严寒的冰雪之中,不受外界的摧残。

整首诗词运用了富有意象和比喻的语言,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对榧子的描绘和赋予象征意义,诗人在其中表达了对宋代诗人苏轼的《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描述了苏轼送给郑户曹一篮榧子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那美丽的玉山果,闪烁着金盘的光泽。
瘴雾消散于蛮溪,清樽奉献给尊贵的客人。
作为礼物该如何赠送,一句话胜过千金。
祝福你拥有这样的果实,它以美德滋养自身。
摆脱三彭的仇恨,已成为我内心的痛楚。
愿你如同这株木材,傲然耸立在寒霜雪中。
雕琢成为你的书桌,光滑洁净无法被削减。
事物微小却意义深远,这份赠礼请不要轻易抛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送给郑户曹一篮榧子的情景,并蕴含了一层深意。榧子象征美好的品质和美德,苏轼将其奉献给郑户曹,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重和赞美,并祝愿他能像这榧子一样,以德行来滋养自己和他人。苏轼还表达了自己对仇恨的厌倦,希望能够消除内心的痛楚。最后,他以木材的形象勉励郑户曹,希望他能像坚硬的木材一样,傲然挺立在严寒的冰雪中,不受外界的侵蚀。整首诗词寄托了苏轼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内心境遇的思考。

赏析: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运用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送赠榧子的场景。榧子作为一种珍贵的果实,被比喻为美玉山果,闪耀着金盘的光泽,突出了它的珍贵和美味。诗人将这篮榧子奉献给郑户曹,以清樽奉客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

诗中表达了苏轼对郑户曹的期望和祝福。他希望郑户曹能够用行动和言语来赠送美德,以一句话的力量胜过千金礼物。这里所赠送的榧子象征了美德的滋养,诗人希望郑户曹能够通过自身的美德来滋养自己和他人。

诗人还表达了内心的愤恨和渴望解脱之情。他想要摆脱心中的仇恨和痛楚,希望郑户曹也能够远离纷争,傲然耸立在寒霜雪中,展示坚韧的品质。

最后,诗人提醒郑户曹珍惜这份赠礼,不要轻易抛弃。他以木材的比喻,形容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恁麽去底错,恁麽去底亲。错时错到底,亲时亲见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藜杖纶巾度几春,紫袍頳带一番新。恩荣可但将延世,渥泽还欣再及亲。已见里中夸盛事,何妨林下作闲人。年逾七十仍希有,寿酒须拼饮百巡。

不脱征裘已到春,纵风横雨又经旬。期君独步入京国,与我相逢在水滨。愤世何言诗溅泪,愁心自醉酒生尘。胡然乘兴稽山去,为问流觞曲水人。

平日居山恨不深,蹔来差足慰幽寻。僧归共说道逢虎,院静惟闻风满林。毫盏雪涛驱滞思,篆盘云缕洗尘襟。此行殊胜邯郸客,数刻清闲直万金。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只従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

浮桥翠盖拥。平旦雍门开。石崇迎客至。山涛载妓来。水纹恒独转。风花直乱回。谁能惜红袖。宁用捧金杯。

霜晴忽念到江干,小蹇羸童路已乾。骨相岂能当富贵?鬓毛聊喜耐悲欢。客途冬暖衣裘薄,村市年丰酒醆宽。残腊即今无十日,剩求芹蓼助春盘。

自笑声来,骨相无奇,壬三甲三。觉紫宸班里,都忘故步,维摩室内,添个新参。壮也不如,老之将至,今日将军战岂堪。江湖客,况诗肥贾岛,笔瘦王昙。纷纷纡紫脱蓝。送水北山人又水南。喜支离得佚,散材可寿,一丘自足,万象中涵。脍炙功名,膏盲富贵,举世黄梁梦正酣。知谁健,

看尽行人两鬓秋,双鬓犹自结丫头。梳风栉雨常如沐,送往迎来不解愁。造物肧腪何日始,人间岁月谩川流。我行自役真堪笑,有此登临恨莫留。

飞云旋碧海,解网宥青丘。养贤停八骏,观风驻五牛。张乐临尧野,扬麾历舜州。中山献仙酤,赵媛发清讴。塞门朱雁入,郊薮紫麟游。一举氛霓静,千龄德化流。

和气胚胎斡化钧,胡然积雪拥柴门。花梢冻压春无力,山骨晴销晓有痕。阳壮谁令阴作梗,寒骄犹勒暖归根。昌黎浪说丰年瑞,为瑞为灾未易言。

鉏麦家家趁晚晴,筑陂处处待春耕。小槽酒熟豚蹄美,剩与儿童乐太平。

风高天宇寒,朝来几鸿过。长铗诉新怀,短檠续旧课。霜梧触阶棱,铿然警痴坐。吾发半已白,功名况么麽。

晚来无奈伤心处。见红叶、随风舞。解鞍还向乱山深,黄昏后、不成情绪。先来离恨,打叠不下,天气还凄楚。风儿住后云来去。装撰些儿雨。无眠托首对孤灯,好语向谁分付。从来烦恼,吓得胆碎,此度难担负。

白云深处葺茅庐,退隐衡门与俗疏。一洞晓烟留水上,满庭春露落花初。闲看竹屿吟新月,特酌山醪读古书。穷达尽为身外事,浩然元气乐樵渔。

忍泪潜窥镜,催归懒下阶。临去不胜杯。为郎回一盼,强兜鞋。

人看初无寐,形劳幸少休。梦魂虽栩栩,鼻息未齁齁。轻若风中絮,浮如水上沤。死生君了否?试向此中求。

劲酒少和气,哀歌无欢情。故乡不敢思,登高望锦城。锦城那得去,髣佛蟆颐路。遥知尊前人,指我题诗处。我虽流落夜郎天,遇酒能狂似少年。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

桂籍兄联弟,兰阶子克家。上恩嘉踵式,京秩为增华。朝著蒙倾盖,纶闱睹判花。遽成千古别,南望相悲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