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

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
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
?偶谒大中精蓝中,遇故人烹日注茶,果不虚示,故诗以记之。
?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
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昨日点日注极佳,点此,复云罐中余者,可示及舟中涤神耳。
?野菜初出珍又珍,送与安静病酒人。
便须起来和热吃,不消洗面裹头巾。

作品评述

《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皓色生瓯面,
堪称雪见羞。
东坡调诗腹,
今夜睡应休。
偶谒大中精蓝中,
遇故人烹日注茶,
果不虚示,
故诗以记之。

第二首:
建茶三十片,
不审味如何。
奉赠包居士,
僧房战睡魔。

第三首:
昨日点日注极佳,
点此,复云罐中余者,
可示及舟中涤神耳。
野菜初出珍又珍,
送与安静病酒人。
便须起来和热吃,
不消洗面裹头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向包安静先生赠送的茶的三首诗。整首诗描绘了茶叶的色泽、品质和独特之处,并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首诗中,诗人将茶叶形容为皎洁的色泽,堪称雪的羞涩。他说自己今晚喝了包先生煮的茶后,应该能有一个好的睡眠。他回忆起之前在大中精蓝茶馆遇到的老朋友,一起煮茶共饮,这让他对茶的品质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所以写下这首诗来纪念。

第二首诗中,诗人表示自己品尝了三十种不同的茶叶,却无法判断它们的味道如何。他将这些茶叶赠送给居士包先生,希望这些茶可以帮助他克服僧房中的疲惫和困倦。

第三首诗中,诗人回忆起前一天喝过的优质茶叶,他指出这些茶叶仅剩一点点,可以分享给在船上的朋友们品味,以提神醒脑。他还送给安静先生一些新鲜的野菜,希望他能起身并享用,无需洗脸或包头巾。

整首诗以赠茶为主题,展示了苏轼对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茶叶的描绘以及茶与友人之间的交流,诗人表达了对茶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思念。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丰富的感受力和细腻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中细小事物的关注和赏析能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酒赀长苦欠经营,预给餐钱费水衡。多少如花后屏女,烧金时倩耿先生。

有客陈兵画,功成欲霸吴。玉颜承将略,金钿指军符。转佩风云暗,鸣鼙锦绣趋。雪花频落粉,香汗尽流珠。掩笑谁干令,严刑必用诛。至今孙子术,犹可静边隅。

花信雨担阁,睡魔茶破除,朗吟摇矮屋,徐步逸轻车。鸟语向人密,交情随事疏。纷纷何足问,天地一蘧庐。

昔年相见尚儿童,今日同游鬓欲翁。佳处山川总如旧,见君如见紫阳公。

夜半春阳启,东风峭、犹带去年寒。叹榆塞战尘,玉关烟燧,壮心耿耿,青鬓斑斑。又还是,一年头上到,日月信跳丸。看门帖绘鸡,历颁金凤,酒浮柏叶,人颂椒盘。幽园。春信近,帘栊静、小宴取次追欢。聊□水沈烟袅,清唱声闲。况良辰渐有,梅舒琼蕊,柳摇金缕,巧缀新幡。莫惜醉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未必灵于己,徒令厌我龟。元君虚见梦,太卜不能知。偶活因涂尾,宁饥勿朵颐。会携渠与鹤,海上访安期。

雪溅浪方作,翠台山欲浮。奇哉万顷湖,著我十丈舟。三老请避风,叱去非汝忧。神物识忠信,壮士憎滞留。击鼓催挂帆,挥手别岳州。仰视群鹄翔,下闯百怪囚。衡湘清绝地,恨不从此游。聊须百斛酒,往醉庾公楼。

翩翩春燕,厥有常心。来以春阳,去以秋阴。不爽于社,为时所钦。玄衣济济,美度愔愔。差池其羽,下上其音。如服仁义,如喜瑟琴。缮垒杏梁,衔泥柳林。宫房孔式,非僭非淫。居处齐一,淑惠且任。实生商后,匪曰凡禽。

晓入金门拜紫宸,门前错立士如云。未容密侍君王宴,只许钧天隔殿闻。

井陉荒城日易曛,阜平山下剩黄云。羯奴饮马桑乾水,愁杀关南义勇军。

重来快阁又三月,簿领不亲书得鑽。俸夺未妨衣屡典,年侵还是岁将阑。何当酒与伯仁对,更欲石从卢肇观。谁能放我听归去,内朝班冠长天官。

江风西复东,飘暴忽何穷。初生虚无际,稍起荡漾中。应吹夏口樯竿折,定蹙湓城浪花咽。今朝莫怪沙岸明,昨夜声狂卷成雪。

吹面东风竖绿蓑,诗翁七十醉婆娑。放怀自号天随子,知我无如春梦婆。吟有小奚磨破砚,卧看赤脚踏行窝。太湖争似黄湾阔,高浪粘天独笑过。

翠玉楼台映碧虚,上皇曾此驻鸾舆。当时官从皆能事,只说相如有谏书。

吾生如虚舟,万里常泛泛;终年厌作客,著处思系缆。道边何人居?花竹颇闲淡,门庭净如拭,窗几光可监,堂上满架书,朱黄方点勘。把茅容卜邻,老死更谁憾!

旧居在南山,夙驾自城阙。榛莽相蔽亏,去尔渐超忽。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怀抱旷莫伸,相知阻胡越。弱年好栖隐,炼药在岩窟。及此离垢氛,兴来亦因物。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思量江令意,爱石甚悠悠。贪向深宫去,死同亡国休。两株荒草里,千古暮江头。若似黄金贵,隋军也不留。

阆苑瑶台指旧居。当年一念别仙都。庆门曾梦得明珠。赋畀已教尘累浅,修持更与俗缘疏。慧心从此悟真如。

村落苍茫半草茅,路无车辙水无桥。婚姻取足唯春茧,盐酪归来待晚樵。一样宽衣疑效古,几人华发未经徭。相逢不会寒温语,借问官家合是尧。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