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于濆的《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拼音和注音
hé shān wú cháo yún , bǐ yún yì yōu y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悠扬:(形)形容声音时高时低,持续而和谐:笛声~。[近]婉转。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原诗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