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简斋墨梅二首

风物凋零欲尽年,此花黑瘦固应然。
暗香疏影浑无赖,为我中分亦可怜。

作品评述

《和简斋墨梅二首》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景已经凋零,一年即将结束,
这朵梅花虽然黑瘦,却显得自然。
隐约的花香和稀疏的花影,都显得无所依托,
即使这样,它依然给我带来了怜惜之情。

诗意和赏析:
《和简斋墨梅二首》表达了作者对凋零的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慨。诗中的梅花已经处于凋零的状态,年景也即将结束,这一景象暗示着时光流转、岁月无情。然而,尽管梅花黑瘦,却仍然呈现出自然本真的美态。梅花虽然不如盛开时那样娇艳动人,却散发着独特的花香,营造出疏影横斜的幽雅氛围。

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凋零与黑瘦,以及暗香疏影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尽管万物无常,岁月如梭,但即使在消逝中,自然仍然保留着一种深沉而内敛的美。梅花的凋零与幽香,也可以被视为诗人自身境遇的借喻,表达了对人生的关切和思索。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凋落中的梅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的追求。整首诗词以简洁的形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一梦江湖已十春,芒鞋不践马头尘。只知今日了今日,岂料一身愁一身。南阮固应惭北阮,越人那得累秦人。西风不但吹游子,吹老天涯白发亲。

金鸡竿下龙旂动,万国华夷拜冕旒。十二门开传诏急,祥云捧日在楼头。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二鸟蒙恩岂有知,车书混一是昌期。知君不化伊川祭,右倚门墙恐见麾。

欲作题诗别,仍为命酌留。故人来不断,淹坐胜于游。树暖微蒸雨,星寒尽入流。秣陵何日到,信宿未移舟。

锦水花潭照碧油,西清学士旧鳌头。随身琴鹤如清献,治蜀功名更武侯。无脱十行看暮召,不应三峡隔辰犹。垂杨管得人离别,舞破春风劝玉舟。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後,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濮上看垂钓。更风流、羊裘泽畔,精神孤矫。楚汉黄金公卿印,比著渔竿谁小。但过眼、才堪一笑。惠子焉知濠梁乐,望桐江、千丈高台好。烟雨外,几鱼鸟。古来如许高人少。细平章、两翁似与,巢由同调。已被尧知方洗耳,毕竟尘污人了。要名字、人间如扫。我爱蜀庄沈冥者,解门前、

山中好,末后称三冬。纸帐蒲团香淡碧,竹炉茶灶火深红。交袖坐和冲。人如梦,百岁等闲中。梅蕊绽时泉脉动,雪花飞处雁书空。一醉待春

寒具油乾火已新,流觞水暖酒初醺。蔷薇半树花孤注,杜雨一声春分二。薄晚草心先浥露,久晴山意欲生云。老来尚费閒精力,自种窗前辟蠹芸。

为政心闲物自闲,朝看飞鸟暮飞还。寄书河上神明宰,羡尔城头姑射山。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大学门庭不易登,参前新意逐时生。须教一敬存神舍,莫是多吟费管城。

西南自是贤俊府,衰老思归谩留许。舂禾磨麦非平生,子孙便推我作古。贤哉与可诗中杰,笔墨余功散缯楮。南阳诸谢世有人,此邦亦自非其土。一时与我俱作客,白发苍颜愧非伍。儒术真传汉太翁,风流未减晋诸庾。两家尚有往还帖,旧集脱遗应可补。明窗展卷清泪滴,恍然似与故人语。

顋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海。

千门却灯烛,久雨爱冰轮。愁眼开今夕,清光对故人。更长频侧帽,望极反沾巾。几为浮云掩,行藏类此身。

清如增江水,白如白石山。羡尔清白人,栖迟山水门。至清不可淆,至白不可淫。传子复传孙,一心如一辙。山同今古色,水同今古流。载阅清白卷,山水两悠悠。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末信没春寒。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古巷槐阴合,愁多昼掩扉。独存过江马,强拂看花衣。送客心先醉,寻僧夜不归。龙钟易惆怅,莫遣寄书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