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睦知潭州

华清缥缈浮高栋,上有缬林藏石瓮。
一杯此地初识君,千岩夜上同飞鞚。
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
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
朝元阁上酒醒时,卧听风鸾鸣铁凤。
旧游空在人何处,二十三年真一梦。
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
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洞庭青草渺无际,天柱紫盖森欲动。
湖南万古一长嗟,付与骚人发嘲弄。

作品评述

《送陈睦知潭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华清缥缈浮高栋,
上有缬林藏石瓮。
一杯此地初识君,
千岩夜上同飞鞚。
君时年少面如玉,
一饮百觚嫌未痛。
白鹿泉头山月出,
寒光泼眼如流汞。
朝元阁上酒醒时,
卧听风鸾鸣铁凤。
旧游空在人何处,
二十三年真一梦。
我得生还雪髯满,
君亦老嫌金带重。
有如社燕与秋鸿,
相逢未稳还相送。
洞庭青草渺无际,
天柱紫盖森欲动。
湖南万古一长嗟,
付与骚人发嘲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送别陈睦离开潭州的情景。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描写为主,展现了离别的悲凉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华清缥缈浮高栋,上有缬林藏石瓮。”以华清山的高楼和石瓮为背景,给人以空灵、高远之感。接着,“一杯此地初识君,千岩夜上同飞鞚。”诗人在华清山上与陈睦初次相识,二人在山间共饮,意味着他们的友谊始于此地。夜晚,他们一起登上山巅,共同欣赏飞鞚(一种飞行器械),表达了他们共同追求自由与高远的心愿。

接下来,诗人形容陈睦年轻貌美,面如玉,但在饮酒时只能轻抿百觚,因为酒量不佳,这种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情谊和互动。

“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描绘了夜晚白鹿泉头的山月景色,寒光如汞流般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这一景象与前文的华清山和飞鞚形成呼应,营造出诗中的意境。

“朝元阁上酒醒时,卧听风鸾鸣铁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陈睦在朝元阁上共醉共游的情景,也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接下来,诗人回顾了二十三年来的友谊,称之为真实的梦境,意味着岁月的流转如梦一场。

最后两句“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表达了诗人和陈睦都已经年老,诗人的胡须已经皑白,而陈睦则戴着沉重的金带。他们象征着社燕和秋鸿,相逢的时候还未稳定,所以他们只能相送而不得相聚。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描写友谊和离别的情感为主线,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和离别的悲凉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诗人将离别的情愫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展现出离别时的凄凉和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凭借诗人的细腻描写和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和离别的哀愁,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路重寻,门半掩、苔老旧时树。采药云深,童子更无语。怪他流水迢迢,湖天日暮,想只在、芦花多处。谩延伫。姓名题上芭蕉,凉夜未风雨。赋了秋声,还赋断肠句。几回独立长桥,扁舟欲唤,待招取、白鸥归去。

一雨初消九陌尘,秉兰修禊及芳辰。恩深始锡龙池宴,节正须知凤历新。红琥珀传杯潋灩,碧琉璃莹水奫沦。上林未放花齐发,留待鸣鞘出紫宸。

野店梢头起灶烟,江云弄色半晴天。暗泉绕砌喧人语,远烧侵林照客鞯。晚日未收鸡上树,春风欲度鸟耘田。布帆无恙归心稳,才到家山又迫年。

策杖寻幽客,相携入竹扃。野云生晚砌,病鹤立秋庭。茶美睡心爽,琴清尘虑醒。轮蹄应少到,门巷草青青。

刘子堂堂七尺躯,高谈世事奋髯须。观渠论到前贤处,据我看来近世无。出语令人惊辟易,处穷无鬼敢揶揄。徜徉闹市浑无畏,要是人间烈丈夫。

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终然至海后,大小同一流。君家学海名,旧着江上楼。取义诚在斯,终始志欲侔。云门接沧波,碧玉浩远游。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兹道无小成,勉矣归藏修。

晴色上游筇,西行二里中。荠花黄缬地,麦穗白潮风。纸杵鸣山屋,斋钟出梵宫。归途须傍早,要折石岩红。

星坼台衡地,曾为人所怜。公侯终必复,经术昔相传。食德见从事,克家何妙年。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赤壁浮春暮,姑苏落海边。客间头最白,惆怅此离筵。

解笔淋漓写竹枝,分明风雨满天时。此中意恐无人会,更向其间赋小诗。

买僮贷宅愈迂疏,颖士皆能讲旧庐。典学前闻质郯子,天人定胜取申胥。未应孤负囊中笔,精尔消磨架上书。借问棼丝谁任理,岂惟短发每晨梳。

草木从交代,溪山无故新。更斟些子酒,尚是霎时春。雨止莺如怨,花飞柳亦颦。东皇催上印,生怕子规嗔。

一阳来复群阴往。吾道从今长。万事莫关情,月夕风前,依旧须豪放。卿云舒卷浮青嶂。从古书珍赏。满引唱新词,春意看看,又到梅梢上。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沙路晴犹湿,山云暗忽开。短帆投暮去,高鸟拂屏回。虹断疑窥井,江清似泼醅。不知南浦外,何事复轻雷。

少年卖畚事康卑,出入南陵郭外溪。自昔家空渔浦上,于今人老栅塘西。浮烟直港乘槎小,斜日疏篱晒网低。向夕烹鱼谁可问,山厨不见旧山妻。

穷儒忧乐与民同,何况朱轮职劝农。终日虀盐供一饭,几时肤寸冒千峰。未须丘垤占鸣鹳,只要朝廷起卧龙。从此滂沱徧枯槁,爱民天子似仁宗。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抛掷泥中一听沈,不能三叹引愁深。莫言客子无愁易,须识愁多暗损心。

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