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分九区,人各居一方。

出自明代朱诚泳的《读史外纪(其三)》

出自明朱诚泳的《读史外纪(其三)》

拼音和注音

shān chuān fēn jiǔ qū , rén gè jū yī f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山川:山和河流。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朱诚泳

不详


原诗

居方受元命,继地治以昌。

山川分九区,人各居一方。

惟臣不虚贵,惟主不虚王。

君臣政教兴,男女斯有常。

淳风正沕穆,更号曰九皇。

诗词推荐

冰姿绰约,翠袖翻青露。林下谢夫人,依然是、故家风度。搔头玉重,云髻不胜寒,绣帘疏,凉月细,一点香来处。清标一插、脉脉秋如许。无语对西风,恍当年、六朝琼树。幽窗深锁,莫厌惜娉娉,瑶台路,藐姑仙,恐跨青鸾去。

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为谁忙作茧,到底化为蛾。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相郎穴厨而窃,王相坎壁以藏。十袭为传家宝,一点无入已贓。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山雌泽啄竞腾轩,孰有昂朐局短辕。造物至公殊弗置,穷交未喻枉焦煎。凤批一诺膺天陟,马颈三槃朝日边。虎鼠狞尪随秉笔,铨曹常格勿从旃。

忆昔干戈里,劳君远访余。再为千里别,又是一年余。天末空樽酒,人生念辅车。西湖从处好,毕竟若为居。

冰泮寒塘水渌,雨馀百草皆生。朝来门巷无事,晚下高斋有情。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咄这牛儿,身强力健,几人能解牵骑。为贪原上,嫩草绿离离。只管寻芳逐翠,奔驰后、不顾倾危。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牧童,今有智,长绳牢把,短杖高提。入泥入水,终是不生疲。直待心调步稳,青松下、孤笛横吹。当归去,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

南杰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还来里闾索穷下,斗食尺衣皆北输。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须弥纳芥事堪惊,千岁聊堪一日评。世上相逢俱梦寐,古来何处是功名。簿书听我依俙了,云水陪君浩荡行。便与此山同不朽,不应惆怅复牵情。

初寮文律冠中京,晚岁深严三折肱。清处月中仍聚雪,高时风里政抟鹏。家声不坠推王粲,句法能传有杜陵。剩作诗文追汉魏,非公谁不阏溪藤。

霭霭青城云,娟娟峨嵋月。随我西北来,照我光不灭。我在尘土中,白云呼我归。我游江湖上,明月湿我衣。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侧。谓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梦寻西南路,默数长短亭。似闻嘉陵江,跳波吹枕屏。送君无一物,清江饮君马。路穿慈竹林,父老拜马下。不用惊走藏,使者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巨石平如掌,天然状鼙鼓。击之还有声,分明含太古。

白雪吟诗铃阁开,故情新兴两裴回。昔经勤苦照书卷,今助欢娱飘酒杯。楚客难酬郢中曲,吴公兼占洛阳才。铜街金谷春知否,又有诗人作尹来。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叠巘参差翠绕门,雕梁贺燕自成群。杀鸡日夕期嘉客,种竹寒暄对此君。且向东臯输黍稷,便应北阙降玄纁。子真漫说耕岩石,不奈声名四远闻。

赤鱼白蟹何足数,风味未可松江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