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君

齐城下,即墨守。
燕将代,昌国走。
卑辞累使招不归,臣心上有先王知。
先王知,心独苦。
义君臣,邦父母。
当时誓死却齐封,更忍还兵向燕土。
终不似信要刘胥报楚。

作品评述

《昌国君》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作品。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忠诚和担当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和坚守。

诗词中描述了昌国君齐城下的情景,他在即墨坚守,而燕国的将领代替他出征。昌国君多次派使者招揽代替他的将领归来,但他们都未能成功。昌国君内心深处明白,这是因为他对先王的心意有所了解。他清楚地知道,先王追求的是君臣之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

诗词中提到的先王的理念和他自己的心境使他倍感痛苦。他将君臣之义视为国家和父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发誓要死守齐封,宁愿忍受燕国的进攻,也不愿以武力回报燕国。这与刘胥向楚国报仇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远而含蓄。它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君臣之义和国家责任的理解和追求。昌国君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代表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他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对先王的尊敬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词的赏析价值在于其朴实无华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真挚。通过描绘昌国君的坚守和忠诚,诗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念。同时,诗词中的对比和对先王知识的思考也使人们深思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总而言之,李东阳的《昌国君》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了忠诚和担当的精神。通过描述昌国君对先王理念的理解和自己的坚守,诗人呈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感和价值追求。这首诗词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诗词推荐

曲台通太乙,复道肃钩陈。虎旅归营久,龙光绕禁新。柏梁开日月,蓬阁接天人。汉帝崇文化,赓歌奉紫宸。

松石琴薦松石为琴薦,鳞皴状颇奇。补天虽变质,映涧尚含滋。静砌和烟立,虚堂带藓移。最宜弹别鹤,况有旧栖枝。

轩窗深窈似禅房,竟日虚明袅断香。诗债无边春已老,睡魔有约昼初长。市桥烟雨应官柳,墟苑池台自海棠。游骑行歌莫相笑,遨头六结已龟藏。

兀兀篷窗坐似禅,景州城外更凄然。官河宛转无风力,马曳驴拖鼓子船。

生铜夜夜鸣,剉铁未尝缺。主人久提携,何事赠离别。借问岂酬恩,请看镡上血。休惭补履功,出处异施设。

坚甫神太清,不谓久流落。别来二十载,论议转深博。其中富所有,种道以文获。铺张讲治乱,破若劲弩彉。众人诮青衫,可笑俗眼薄。兰筋隐瘦骨,垂耳受羁络。拳挛喙拄地,过者无伯乐。去蜀持底归,雄藁满坏橐。朝辞玉垒关,暮上石櫃。知子者云谁,独我怀抱恶。

都堂公试日,词翰独超群。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乡连三楚树,县封九华云。多少青门客,临岐共羡君。

此来风雨后,已觉减年华。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管弦临夜急,榆柳向江斜。且莫看归路,同须醉酒家。

君是三株树,子非两玉人。水南留步武,竹隐记风神。往者兄同弟,今焉越与秦。细哦诗语妙,如款笑谈真。

人事何时休,纷来如野马。相携解镳处,去约岩之下。清凉二城雨,况值禳禬罢。白云醉堪眠,青草春可藉。泉甘嗽苏醒,树好留间暇。频游我尝惯,忽至公成乍。徘徊共幽兴,静坐絺衣挂。中间五百士,阅世知几夏。莓苔自成古,香火仍同社。岩缝更依然,莫问丰干话。

当时斗暗犹闲事,无月中秋可若何。我欲梯云千万丈,取光还月谢羲娥。

浪花如雪叠江风,社过高秋万恨中。明日便随江燕去,依依俱是故巢空。

田家宜伏腊,岁晏子言归。石路雪初下,荒村鸡共飞。东原多烟火,北涧隐寒晖。满酌野人酒,倦闻邻女机。胡为困樵采,几日罢朝衣。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淮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岁岁梅花,向寿尊画阁,长报春起。恰似今朝,分外香肥萼韡。杂佩珊珊就列,映蓝袂、宝薰擎跽。道这回、屋舍团栾,四时风月桃李。回头处、无限思。看秋前药里,而今鼎七。须把康强,收作玳筵欢喜。况是鬓云全绿,顶珈笄、笑陪星履。新年动、定拥新祺,有孙来捧醪醴。

凤凰台上凤凰游,山自青青水自流。千载谪仙元不死,相逢一笑不能休。

历历闻金奏,微微下玉京。为祥家谍久,偏识洞阴名。澹伫人间听,铿锵古曲成。何须百兽舞,自畅九天情。注目看无见,留心记未精。云霄如可托,借鹤向层城。

我滞湓城每自怜,相逢相倚杖头钱。盍簪愁想年穷夜,览镜羞称壮士年。萱草满阶堪寿母,梅花绕屋可名仙。近家何往非安地,又买槃塘对岸船。

酒酽花稼鼓聒天,百年成此好山川。黄烟暮接淮南火,白米秋攒浙右船。碑古犹多埋鹤寺,田高耕遍卧牛阡。陈踪兴废何由问,只忆风流老米颠。

除夜浑疑便白头,携壶相劝醉方休。敢辞枕上三朝卧,且免灯前一夕愁。薄命我甘离凤阁,多才君亦滞龙楼。相逢不尽杯中物,何以支当寂寞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