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作品评述

《六幺令》作品评述:原序: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这首词大约作于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词中借金陵怀古之题,抒抗金报国之志,直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不妥协态度。上片极写六朝古都——金陵的历史沧桑,写出了历史的无情。起二句点出金陵的地势特点:长江千里奔来,浩浩荡荡,江面宽阔,有“天堑”之称。也许是这一特有的地理条件,使金陵成为佳丽地、帝王州,然而长江犹如历史,也是最无情的,它不舍昼夜,奔腾到海不复回,带起了它所能带走的一切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宗。以下即从不同的侧面写六朝的消声灭迹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记下了这座古城的历史的足音,风靡一时的淫哇低唱已不复闻,只有疏缓的古寺钟声还在,感慨深沉。“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如今这些亡国之音再也听不到了,自然意味着六朝的消失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接着从时间上慨叹六朝兴亡变化之速,至此又已过去了数百年。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能不令人吃惊吗?“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是从金陵的形迹上看六朝的无影无踪的。兵戈,指战争;改朝换代时进行的战争把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光,但见天边的月亮仍自管圆了缺,缺了圆。这与刘禹锡写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用意相同 ,都是用日月山川的古今共存,仿佛有情,反衬出历史与时间的无情,分外令人感慨。下片主要表现词人的身世之感,抒写自己的抗战志向。“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从眼前景物落笔。鄱阳(今名波阳)临鄱阳湖,湖水通长江,从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并与首句“ 长江千里”相应。因波而及江,因江而及树。这两句体现了他对景神驰,心潮起伏的情状。于是发出深深的感慨:“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意即谁能体谅到我是被朝中奸邪排挤打击,贬斥到此的一个迁客呢?人已老大,而声名节操尚未确立,能不悲伤吗?以下五句即缘此生发 ,表明坚贞不屈的立场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直抒胸臆 。“岁寒”指的是困境、逆境;“途远”,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此二句说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道路多么遥远,我的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决不改变。结三句却变换一种方式 ,用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表明自己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由于柳宗元《江雪》一诗所塑造的渔翁形象已深入人心,以此作结,不仅将作者的磊落之气、坚贞之节表露无遗,而且神思旷远,颇有余味。此词虽先敷设一层悲愁暗淡的色彩,却不掩抗金报国的豪气,上片的低沉、顿挫、悱恻与下片的高昂、慷慨、豪迈水乳交融,意脉贯通,表达了作者在悲愤中奋起的志向。全词气氛清冷,场面阔远,意境深远,格调刚毅。写景文字不多,但颇具特色,景物立体感强,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词中抒情手法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议论抒情,又有间接的以景抒情。作者吊古怀今,表达出忧国伤怀的思绪和感慨。 le_cha诗词大全

作者介绍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谿居士,邵武(今属福建)人,自其祖始居无锡(今属江苏)。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七年,爲太常少卿。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爲行营参谋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败罢。寻復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枢密院事。后因反对和议,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纲行次长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而而开封已陷。高宗即位,拜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因反对避地东南,落职居鄂州。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未几罢提举西京崇福宫。五年,疏奏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策,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力辞。十年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謚忠定。纲爲着名抗金志士,将领如宗泽、韩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有《梁谿集》一百八十卷。本集附有行状及年谱多种,《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传。 李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二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清初《梁谿先生文集》(五十卷,简称蓝格本,藏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道光十四年刊本(简称道光本、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刻残本(存诗二卷,简称残宋本,藏上海图书馆),参校明崇祯刻、左光先等辑《宋李忠定公奏议选》(简称左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安政六年刻、赖襄选《李忠定公集钞》。诗集外散见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银花凿落从君劝,金屑琵琶为我弹。不独送春兼送老,更尝一着更听看。

老遇阳生海上村,川云漠漠雨昏昏。邻家祭彻初分胙,贺客泥深不到门。万卷纵横忘岁月,百年行止村乾坤。明朝晴霁犹堪出,南陌东阡共一樽。

春去春来岁岁同,花开花落任东风。只堪美酒酬佳景,莫把閒愁料化工。

非关鄙性泥林泉,境熟由来意自便。童子静看煎药灶,鹭鸶閒上钓鱼船。隈丛野石云蒸黑,带雨堤花锦压偏。办取一生无别事,饥时吃饭困时眠。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圣主躬仁政,群方布诏条。洪恩温海峤,嘉颂满刍荛。聚敛除奸吏,依违屏具僚。钧衡无硕鼠,城社绝余妖。皇化思无外,王心远欲昭。咨询黄阁老,选命紫宸朝。丹禁传天诏,飞星下使轺。书旌分蜀道,揽辔步烟霄。急峡瞿塘险,孤城白帝遥。巴山连浪远,汉节拂云飘。按部清时好,观风

家承阀阅高,人擅闺房秀。嫁得伯莺夫,直是齐眉偶。榴花著子时,萱草宜男候。一笑捧觥船,共祝人长寿。

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等闲来,天一角,岁三周。东奔西走,在处依旧若从游。照我尊前只影,催我镜中华发,蟾兔漫悠悠。连璧有佳客,乘兴且登楼。

多谢句芒,露十分春信,一种仙姿。主人领客卜夜,也唤分司。天葩国艳,几曾烦、薄粉浓脂。微似有,酒潮玉颊,更无粟起香肌。犹记老婆年少,爱斜簪宝髻,浅印红眉。回头笑他桃杏,太赤些儿。而今零落,更禁当、多少风吹。君看取,梢头点滴,绝胜树下纷披。

雁来书不至,月照独眠房。贱妾多愁思,不堪秋夜长。

夜静群动息,翩翩一雁归。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何处云同宿,长空雪共飞。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

黄粱梦觉,忽跳出、北扉西省。今似得何人,老僧退院,秀才下省。罢草河西淮南诏,没一字、谘尚书省学士院文字至朝廷,皆云谘报,不云申也。已交侣樵渔,免教人道,弥封官省。多幸。条冰解去,新衔全省。笑杀太师光,赐灵寿杖,有诏扶他入省。死谥醉侯,生封诗伯,此事不关朝省

遥夜独不卧,寂寥庭户中。河明五陵上,月满九门东。万里亲朋散,故园沧海空。归怀正南望,此夕起秋风。

粤有我土,岐山之下。孰是营之,维我考祖。今我于迈,自岐徂荆。岂不怀归,念我弟兄。民勿我思,我斯安只。国已有后,先君季子。予思泰伯之德而作。

丰城邑岩岩,水种六万户。石堤眠长虹,辍棹日沈雾。令君政有声,新亭延客步。泪落世父碑,心倾文饶赋。忆昔两神兵,埋玉思武库。寒光射汉津,两贤纡一顾。张公拆中台,木拱孔章墓。不能从儿嬉,岁晚龙蛇去。空余寒泉泓,因雨长蛙鲋。铅刀藏宝室,万世同此度。

苏州剌史白尚书,病骨萧条酒盏疏。到老杨枝亦辞去,张娟林态竟如何。

投老衡门不用名,闲云时伴一身轻。床头酒尽春刚去,座上山青诗又成。浅水短蒲蛙阁阁,淡烟修竹月盈盈。凭谁为问天随子,药草新生较几茎。

岸上马蹄响,县中更鼓清。篷背雨亦止,意当明旦晴。梦记所泊处,乔木枯峥嵘。天色果开否,浩浩惟风声。篙师夜先起,船尾灯火明。苦寒未可发,妇为治餐烹。咀嚼似有味,宿昔余蔬羹。人世如此耳,役役一饭营。负贩规货利,干禄求荣名。斯人以家浮,止尔了一生。大者据疆土,以国

老境光阴怯雨霜,怕寒窒隙似猜防。养生饱悟风中烛,卜宅闲寻肘后方。明世渔樵终混迹,故山猿鹤怨循墙。天台肯约它年隐,半岭松风殷夜床。

罪放丙午末,归来辛亥初。不谈天下事,犹诵古人书。利病明诸掌,危疑儆后车。他时果无悔,载籍定欺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