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庙登歌 七

祀典昭洁。
我礼莫违。
八簋充室。
六龙解騑。
神宫肃肃。
灵寝微微。
嘉荐既飨。
景福攸归。
至德光被。
洪祚载辉。

作品评述

《梁宗庙登歌 七》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诗词,作者是沈约。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祀典昭洁,我要恪守礼仪。
八个盛满的器皿摆放在殿宇中。
六条神龙解下挽绳。
神圣的宫殿庄严肃穆。
神灵的寝宫微微闪烁。
美好的祭品已经享用。
吉祥和福祉归属于我们。
至德之光笼罩着我们。
伟大的神权将永远辉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沈约在梁朝的宗庙中举行祭祀典礼的场景。诗中提到了祭典的庄严、恪守礼仪的态度以及神圣的氛围。

首先,诗词以祭典昭洁为开头,强调了祭典的庄重和神圣。作者表示自己要恪守礼仪,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敬意和重视。

接着,诗中出现了八个盛满的器皿,象征着丰盈和富足。这些器皿摆放在殿宇中,进一步彰显了祭祀的庄严和隆重。

诗中提到六条神龙解下挽绳,这里的神龙象征着吉祥和权力。解下挽绳可以理解为神龙承担起保护和照顾的责任,也可以理解为神龙为祭典解开了束缚,使祭祀得以顺利进行。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神圣的宫殿和灵寝,形容它们微微闪烁,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祭品已经享用,带来了吉祥和福祉,表示祭祀得到了神灵的庇佑。

最后,诗词表达了对至德之光的赞美,以及对伟大神权的辉煌的展望,显示了作者对祭祀的重要性和祭祀仪式的意义的认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祭祀典礼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祭祀仪式的敬意和重视,以及祭祀仪式所带来的吉祥和福祉,并寄托了对至德和神权的美好祝愿。

诗词推荐

我不见蔡子,杜门十日余。今日叩我门,满手携琼琚。铿锵写我前,杂以贝与珠。我愕不知报,低头惊且吁。读毕致于怀,余光溢衿裾。坐令箪瓢室,磊荦堆璠玙。我拙寡所合,甘为不材樗。嗟君何所闻,屡枉长者车。我来淮南游,霭霭子之誉。骅骝走千里,凡马安能逾。奈予不自量,痛鞭

白驹絷维之,君乃再岁住。政如何蓧翁,鸡黍止季路。得句推敲余,每肯向予吐。平生识丁字,颇亦指佳处。只今妙著述,讵云工训故。东陆方播和,南云遽回顾。似闻汉诸公,交口河东赋。挽袖不转头,欻作翩鸿去。郡舍虽旧约,侯门有晚遇。可忘酒招携,况识棋胜负。老景乐事稀,春意

他日曾休羽葆车,可怜宫寺已丘墟。云台诸将锵冠剑,却遣严光配坐隅。

尚书胜迹留千载,太守离思去十八。难得地主真可人,载酒问字石须伐。

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里门车下泽,子舍骑传呼。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

千岩观下碧瑶林,岁晚青青共此心。隐士归兮花未老,每年来把一杯深。

阿蛮妙舞翠袖长,臂鞲珠络带宝装。春风按试清元殿,粉白黛绿立两傍。三郎老手打羯鼓,太真纤指弹龙香。箜篌野狐拍怀智,觱篥龟年笛宁王。中有八忍不住坐绮席,淡扫蛾眉压宫妆。醉看阿蛮小垂手,飞燕轻盈惊鸿翔。八姨指挥三郎听,颁頰岂惜倾篚箱。缠头一局三百万,莫遣傍人笑大

东湖万顷波渺茫,人家多在云水乡。《竹枝》调短阿家女,《桃叶》歌长何处郎。疏林归鸟度花影,近水流萤浮竹光。东山坐待月已出,不觉凉露沾衣裳。

门人唯诺亦寻常,彼此如何较短长。自是旁人不曾识,指为鸣凤在朝阳。

逼岁难禁出,白门犹客中。寒生夜山雪,晴卜曙江风。花落竹堂静,烟消石屋空。并州望音信,莫久滞邮筒。

平进差贤似躁求,乃翁岂不为儿谋。今寒畯士难京秩,古子男邦亦小侯。翘馆讵宜频造请。孤山虽好勿淹留。谁言此老心如铁,临别无端作许愁。

黄鹤山前汉水濆,一时英俊总能文。金钗佐酒年俱少,银烛钞书夜每分。雁杳鱼沉劳远思,狼贪羊狠绝前闻。兵戈故国知谁在,目断西南日暮云。

星移斗转,玉蟾西下,渐觉东效向晓。马嘶人语隔霜林,望千里、长安古道。珠宫姊妹,相逢方信,别后十分瘦了。上林归去正花时,争奈向、花前又老。

绿垤霞川濯锦香,何人著屐上溪航。数声疏雨鸣荷叶,两岸清蛙报水凉。

序移玉律,节应金商。天严杀气,吹警秋方。槱燎既积,稷奠并芳。乐以迎奏,庶降神光。

三召三逐去之,老眼已不识路。偶然得个渔家,此是桃溪西渡。

城南有荒池,琐细谁复采。幽姿小芙蕖,香色独未改。欲为中州信,浩荡绝云海。遥知玉井莲,落蕊不相待。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

门外群鸥我所知,终朝相见不相离。借尔桥东杨柳岸,明年春日更添儿。

秋霜阁下水潺潺,一片清泉漱玉寒。试把尘襟来此濯,要看披腹吐琅玕。

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