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宗墨池

龙跳虎跃入昭陵,墨汁空留一段冰。
散作淋漓元气湿,屋头老木挂疏藤。

作品评述

《归宗墨池》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跳虎跃入昭陵,
墨汁空留一段冰。
散作淋漓元气湿,
屋头老木挂疏藤。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墨池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思考。墨池是一池墨水,象征着文化和艺术的源泉。龙和虎跳跃入墨池,形象地表现出文化和艺术的活跃和生机。尽管这些动态的形象已经过去,但墨池中留下的一段墨水仍然冰冷而不流动,暗示着文化和艺术的凝固和沉淀。整个墨池散发着淋漓的水气,富有元气,这种水气也可以理解为文化和艺术的精髓。屋顶上的老木挂满了疏松的藤蔓,给人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延续。

赏析:
《归宗墨池》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墨池的景象,通过对墨池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文化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动物形象(龙和虎)和自然景物(墨池、老木、藤蔓)来象征文化和艺术的活力、凝固和传承。墨池的形象既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又有静谧凝固的一面,正是文化和艺术的特点之一。通过对墨池的描绘,作者让读者思考文化和艺术的源头、变化和延续,引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珍视。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蕴,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都城三百里,雄险此回环。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柔惠且直,小心翼翼。王亲命之,南国是式。

夜静莫吟奇险句,恐惊明月堕波寒。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万物备于身,乾坤不负人。时光嗟荏苒,事体落因循。既感青春老,还惊白发新。胸中若无有,未免作矣尘。

塘上勾帘对晚香,半斜红日已侵床。江妃羞出凌波袜,长在高荷扇影凉。

焦桐何处是知音,犹向残编惜寸阴。此日便为终隐计,青山已负十年心。梅花独对寒流洁,野鸟高飞古木深。万古红尘徒扰扰,几人头上有朝簪。

需头章薦重,方底诏除荣。人比鸣琴令,官参梦马卿。菰烟吴地景,涛鹭浙江程。美政应天报,姚虞旧俗清。

太守能延客,兹堂为我开。清池照窗户,列嶂带楼台。剔藓观题字,披榛欲访梅。城根数株石,曾识范公来。

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

辨幕资筹笔,圜扉待雪冤。未论公喜怒,先为母平反。君壮行其志,吾贫赠以言。自怜刘跛子,不及送前村。

张子官于福昌,块灰独居,无与为友。宾客不至,遗朋失旧。经时闭门,终日钳口。出无与游,居无与就。谁同我食,谁酌我酒。归守妻孥,出对厮走。驾言出游,田童野叟。气否莫交,情包不剖。塞聪蔽明,盘足袖手。披书阅简,眩目疲肘。厌然成痼,不可针灸。于是张子,涤虑除烦,披

便风五两更悠悠,回望乡闾烟雾浮。若问无情唯颍水,不来随我到扬州。

正下搜贤诏,多君独避名。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乐地留高趣,权门让后生。东方御闲驷,园外好同行。

锦幄醉荼_。狻猊暖、银蒜压烟霏。正韩范安边,欧苏领客,红芳庭院,绿荫窗扉。著句挽春春肯住,更判羽觞挥。金系花腰,玉匀人面,娇慵无力,娅姹相依。繁华都能几,青油幕、好与遮护晴晖。寄语东君,莫教一片轻飞。向温馨深处,留欢卜夜,月移花影,露浥人衣。只恐明朝西垣,

曲曲阑干曲曲池。万红缭绕锦相围。花到黄昏思欲睡。休睡。眼前都是好相知。银烛转添花转好,人在,花深深处更相宜。似此好花须爱惜。休惜。鬓边消得两三枝。

平生爱湓浦,亦复思匡庐。恨无谢公屐,日与佳景疏。兹岩特旷快,一览已有余。骤雨过轩槛,清风来绮疏。因怀骑鲸客,更欲凌空虚。

关朱争两死,两死独谁当。关吏不垂泣,青天应雨霜。

笔砚工为崇,湖山若约盟。坐忘非圣处,行乐且吾生。一笑谁当会,孤斟句恰成。何时却乘兴,雪外叩柴门?

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只随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